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成果简介
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文件、以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设规划目标为依据,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新经济、新产业,尤其是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新标准,构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六共同”人才培养新模式,融入思政理念,重构土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工程学习新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以行业最新技术和工程项目,以博士、双师型名师、大师名匠等工作室为主导,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等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项目重点研究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符合新经济、新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项目重点解决了“新工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能力达成度分析评价体系,并推广实施。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建立新型人才工程能力达成分析评价体系。认真梳理土木专业工程人才的核心素养,建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能力达成分析体系,使其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项目管理、研究、沟通等方面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二)打造工程教育课程新体系。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优化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过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突出“基础性”;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突出“前沿性”;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突出“交叉性”;加强全英课程、国际交流学习项目、国际联合设计等教育,突出“国际化”。
(三)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研究推进校企合作机制的途径和措施,实现“六个共同”: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工程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全过程培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四)研究增强师资队伍工程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以专业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企业为平台,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组建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实施工程学习新模式。强化工程实践,将“工程实践”贯穿大学本科四年学习。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基于工程设计的学习、基于产学研项目的学习、基于工程科学研究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