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策略探究
理论探索与研究

1.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育人水平

借助大学体育课程的优势,践行“健康中国2030”纲要,挖掘思政元素,将体育运动蕴含的道德、协作、创造、公平、公正、团结等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个人与集体教学内容的结合;体现成就与挫折教学内容相结合;竞争与合作相结合。从而教育学生服从大局,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塑造品格,强化合作意识。

2.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

建设校园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一是构建基于无感知数据采集、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信息化的数据应用等组成的大学生运动与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有效建立起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间的桥梁,形成有效的三维互动模式。二是设计完善闭环式的大学生校园智慧体育运动处方服务系统,使该系统具有课外锻炼、课程管理、体质监测、运动检测、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跟踪管理和网络服务等多个模块,涵盖体育课程、活动、赛事与应用等内容服务体系。三是基于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特征、体质健康状况及在线问卷调查,采集和分析大学生的体育认知、兴趣、态度、技能及健康风险,抓住关键信息和健康主要问题,生成个性 化的运动处方并付诸实施,加强反馈与调适,不断完 善与优化系统,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服务的智能化、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设一流团队,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推动团队正高2名,副高3名,博士1名,建一流团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争取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4.实施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强调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指导和反馈调节功能,建立体育课堂学习与体质测试、课外锻炼、课外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评价理念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