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语音发声》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成果的创新点
    该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我省艺术学科高等教育新内容、拓展了实践教学研究新领域。

    (一)在全省首次提出《语音发声》金课标准下的课程模型
    在全国防疫工作常态化(线上教学)、打造金课和课程思政的要求之下,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之前相关的教改研究主要是聚焦播音业务的实践教学手段上,鲜有从“绕轴翻转”理念进行金课体系构建的研究。
    本成果将岗位变化、能力诉求变化、技术变化与教学变化结合起来研究,即用新媒体行业的转型驱动新媒体课程的转型,选题和视角新颖,可复制性强,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影视艺术类课程的金课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在全省首次提出并应用地方高校金课建设的新方法、新手段
    首次提出“五教一评四联创”金课体系,对学生突出潜力产出导向、教师突出智慧教学导向、对课程突出课群联建导向,在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培育教师队伍、下沉岗位需求方面发挥显著成效。
    首次提出全网实习,学生变“甲方”,全员参与,杜绝“马太效应”;网评变课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延伸至全民评价;网络发布不可撤回、永久保存,增加作业难度;可迁移的即兴口播能力,聚合了潜力评估、创作过程评估及复合应用能力评估,替代单项能力评估和成绩评估,延长发声技能的持续竞争力。
    首次应用社会服务,志愿者项目践行社会服务,学生变“老师”,其“教法”反映学习效能,助力学生明确发音问题,强化“三贴近”的传媒使命感,提升播音学科的社会服务水平。
    首次应用练学教评模式,围绕“先能力后知识”,让学生在试验中练、示范中学;体验中学,示错中教;项目中教,成果中评。
    首次应用行业赋能教学资源,自媒体既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手段,通过课堂与岗位“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混合空间教学的考核实践,形成具有播音专业特色的智慧教学资源。
    首次提出四讲五行课程思政路径,即用作品讲道理、用体验讲故事、用职业理想讲期待、用绩效数据讲事实,以及通过对话经典树立理想与信念、通过学习知识明确初心与使命、通过合作项目厚植本土关切、通过岗位下沉养成练声习惯、通过志愿服务践行奉献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