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开始接到院系老师通知有一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大学生骨干赴英美交流的活动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院校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一路上经过院系、学校与省教育厅的层层遴选后有幸成为赴美交流团的一员。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的心情十分复杂。
首先是为期一个月的整个选拔。在一轮轮面试与等待中,期待与胆怯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主导了我的大脑。我期待能够代表学校、代表河南省的大学生去世界知名高校交流研习,这期待里却又参杂着对于害怕落选的担忧。
然后是出发前动员会上的欣喜。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国门,我将乘坐十二个小时的分机,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个颇负盛名并且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与学习,去体验与接触新的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
坐在UCLA的课堂上时,这种欣喜又升级为了激动。这些教授都非常优秀:有的人二十三岁就成为了CEO,为非营利医疗与教育筹资一亿多美元;有的人是公司的创立者,对于市场投资颇为熟稔;有的人格外擅长演说,为奥斯卡的获奖演员做培训工作;这其中还有洛杉矶市的副市长,投身与全美大学之间的大数据共享......这些教授谈论自己的职业时,眼睛都会发亮,不停地告诉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作为职业,并且要在自己的岗位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课堂上,思想与思想超越语言、国籍不断地交流、碰撞,最后变成一朵朵烟花,绚烂地绽放在每位老师、同学的脑海里。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这些教授们却交给如何去创新、如何领导别人、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如何去分析市场。
当我回到学校时,再回顾这段经离,还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好像这两周已经离我很遥远。我很感谢我的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学校提供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去领略更大的世界,更因为在我出门在外的时候,总想起“除了奋斗,别无选择”这句话,每次想起,我就会有无限动力,去尝试新鲜的事物,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寻求新的挑战。
黄淮学院是一个赋予了我很多勇气的地方,我在这里第一次在礼堂里演讲,接受老师同学的注目;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赢得决赛时的掌声与欢呼;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享受投身公益的喜悦......是这里让我知道我还有无限可能,所以我开始勇敢地尝试所有的未知,不断开疆扩土,才会有这次游学的机会。
作为一名黄淮学院的大四的学生,我的母校给与我无限力量,让我敢于踏上将来的每一段征程,去领略未知的、精彩而辽阔的星空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