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静宜大学跟黄淮学院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台湾的真实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月时间,但是对我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在即将离开的日子里,我想用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变化等几个方面的感悟对我此次的台湾之行作一个回顾,为我的台湾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学习篇:作为一名学生,还是先谈谈学习的感受。我们作为交换生不只纯粹是文化知识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交流只是一种学习,而人文方面的交流才是一种对个人的升华。既然幸运的交换到了台湾,自然而然的就要感受一下属于台湾的气息。首先来说我认为最大的差别在于考试制度,在原来大学考试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考前那一个月,俗称“考试月”学生们抓紧时间学习来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而这里不仅有期中考、期末考,还有很多的报告和讨论。学生们几乎从一开学就感觉到考试的压力,但是最后大多都是报告的形式。这是很好的一种考查形式,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专业知识,而且没有太多局限性,发散思维,并且报告很多时候是小组共同准备的,这就锻炼了大家团结合作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老师教学方式上的不同点。我个人感觉相对于台湾的老师,大陆学校的老师教学普遍都很严肃。成大很多老师上课时气氛很轻松,这让初来时的我很不适应,似乎都没有上课的感觉,很轻松也很放松。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我是比较喜欢这种轻松一点的课堂气氛的,因为我会更加愿意去接受知识。
生活篇:不得不说,我觉得在台湾生活是非常舒适美好的。不管是那悠闲的生活节奏还是讲究的美味小吃,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都极大的提高了台湾生活的舒适度。热情礼貌的台湾的人,到了台湾之后,好像整个人都变得单纯了很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出去旅游,如果遇到困难,找人帮忙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他们对你绝对不会有任何戒心,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早餐店吃饭,顺便问问老板附近的超市怎样走,其实很短的路程,老板居然拿纸和笔把路线完整的给我们画了出来,还怕我们找不到路把电话号码留给了我们;美丽的风景,交换生来这里基本都是喜欢旅行的,为此我还专门选课时间上研究了下以便我环岛同时不耽误上课。台湾由于是个岛屿,周围的大海自然是旅行的重点,比如花莲,垦丁都是体现大海美丽的好地方。而对于阿里山,日月潭这些出现在小学课本的名胜,也许是期望太大,我倒是没有特别感触。反倒是高雄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特别好的印象,很发达的交通,但却没有台北那么拥挤;美丽浪漫的爱河,可以喝着咖啡听街头艺人的表演;还有让人心灵平静看看日落的西子湾,这些使我爱上了高雄。这半年的时间,我学会了旅行,而不是旅游。那些无可名状的精度和纬度组成的坐标点见证了我心灵的成长。离开熟悉的地方,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陌生的面孔和景色,那种新鲜感和兴奋,只有你在路上,你才知道。
关于夜市,不得不说是台湾源远流长的文化。夜市多发源于交通枢纽、庙口等市集处,通常为各地发展最早、人潮最旺的地方。方便快捷的小吃摊满足了来往人群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口碑相传,夜市的名气也不断大了起来。“有吃又又玩”是夜市的一大特色,除了小吃外,夜市更给周围街区带来了商机,各种饰品店、服装店、百货公司不断发展,不仅要满足你的胃口,还要满足你对各种特色商品的欲望。静宜在台中,有逢甲夜市,一中街还有校门口的静宜夜市。吃是一种生活艺术。蚵仔煎、大肠包小肠、可丽饼、爱玉冰、绕仙草、盐酥鸡、咸水鸡、芋圆、红豆饼、木瓜牛奶„„数不胜数的小吃,名称千奇百怪,味道则是各有各的妙处,让人满足吃的欲望。、
思想篇:这短短的五个月里,我经历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了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找自己”的过程。两岸的思想差异很明显,大陆现在的思想有点趋向“金钱主义”,因为社会压力等等造就这样局面。但是我普遍发现台湾人生活用“安居乐业”形容,开个有情调的咖啡店,餐厅他们乐在其中,不完全是赚钱为目的。关于两岸问题,不做太多议论,因为大家从小接收思想不同,观念也许不太一样吧,这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交流来进一步发展。关于多党制,很幸运赶到两党投票选举,电视上的相互抨击,路面上各种各样的宣传等等,带给我新鲜不一样的体验。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充斥在我的周围,接收的东西越多越让我真正了解到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我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不知道如何用言语去说明我现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想感受不同的文化,找到自己的路,这就足够了。
每个人都不知道他一生中有多少惊喜在等着他,就像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能有机会到台湾去生活五个月,也不知道未来会有那些惊喜等着我去发现。但是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在于去感受不同的文化,珍惜当下的时光,那些惊喜后留下的东西。感谢这次的交流让我认识了台湾,感受到台湾,也让我明白了珍惜和发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