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天,四个月交流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既短暂又漫长,有喜也有悲,但能在大学四年里有这样的一个经历,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很幸运的能来很来到宝岛台湾静宜大学交流学习与体验,感受颇多。人生就像是坐火车,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站点,一直在路上。我的人生就如同坐在车厢里的众生相,经历着相同的终点却不同遭遇的旅途,人生百味。
在台湾交流的这一个学期里,让我看到了两岸在教学、考核、课程学习上都有着不同的模式,也开阔了眼见。这次的台湾之行,让我觉得重要的不仅仅是在书本里的知识,在书本例外的社会见识、思想观念、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收获。
出了桃园机场的安检门,就被热情、有礼、精干的IFB成员引领到接待处,成为了我对台湾人民的第一个印象。由于我并未住在学校里的学生宿舍,而是被统一安置在静宜大学外的大学联盟,倒是要比学生宿舍住宿条件好很多。由于在山上,对于来自于平原的我来说,起初,每出一次门都会意味着“爬坡”、“下坡”,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台湾随处都能见到机车而不是自行车,回去之后,会怀念我的“爬坡生活”。去学校里上课的话,可以一出门就坐到校车,而且校园里也会有校园巡回车,很方便。尤其是在交流期间,在体育馆里运动时,我的右脚有扭伤过一次,在校医那里,做了冰敷,给了膏药,居然还能借到轮椅。在坐轮椅的期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台湾的无障碍通道是做的多么贴心,人文关怀确实是比大陆要好很多,在公交车,火车上,旅游景点,超市里,经常见到坐着轮椅出门的人。借此衷心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上课时,通常都不会照本宣科,而是真的结合当下的实际去解读一些案例。课堂气氛也都会很活跃,老师大多都会与学生做互动,比如,基础纪录片制作的李建成老师,要到跨年的那一周时,特意给我们放了一部关于台北101烟火的片子,还和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跨年的故事、游玩注意事项。在期末的小组报告时,和台湾同学一起完成作业,让我们共同体会到国际团队合作带来的愉悦与温暖。组织交流生集体出游,带我们去了九族文化村,水里蛇窑,学校里也常常会有各式各样的文艺表演,万圣节的扮装晚会,等等。
回想这四个多月,走过了不少地方,台湾一些标志性的地方,基本都有去到。台北101的烟火、台北故宫、参观总统府、感受台湾选举、渔人码头、清境农场、九份老街吃美食、追随“那些年”去十份放天灯、彰化精诚中学、也有出海去绿岛、一起包车去台东花莲三天两夜游,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外住的民宿。个性又温馨,干净整洁,价格便宜,让我有了回到家的里暖意,主人就像是家里来了客人一样招待你,喝茶聊天,讲当地的风土人情,开车带我们去周边的景点兜风,都是与大陆宾馆所不能比拟的。台湾的美食是一定要提及的,虽然刚开始来时会有些不太习惯,但是后来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美食真的是很多,就像刚来时老师来“告诫”我们,小心回去吃成个大胖子回去,果然现在多了斤肉。
台湾人民的社会秩序、文明有礼给我留下了相当深的观念,不管是教学楼的电梯旁,还是捷运站的扶梯上人人靠右侧站立,看到的不是拥挤,而是自觉排队的社会秩序。无论是在吃饭还是购物,学生圈里,老师圈里,耳边随处都能传来几声“谢谢”。身临其境,很容易就被他们的“谢谢”所感染,这不仅是出于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还有台湾人民的干净整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人们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垃圾分类整理的细致,真的是让我瞠目结舌。人人都很自觉,尽量的做好自己。
非常感谢能来到静宜大学交流,在来台湾的日子里,有无穷的意外和惊喜,有很多东西是我值得留恋的,也有很多人会成为我一生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