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交流学习心得
宋烨丞(文化传媒学院)
踏出桃园机场的那一刻,意味着我要和这个陌生的城市相处4个月的时间。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这两个月过的充实而忙碌,每天都在接触新鲜的事情、有着不同的感触。由于对台湾地区的事务接触的还不是很多,所以只形成了一些浅显的认识。视觉上感觉整个台湾是一副蓝天、绿树夹杂着一些陈旧建筑的画卷,空气很清新,环境让人很舒服,公共设施很齐全,很多细节上的东西都做得很好;文大本身就在阳明山上,从宿舍出来就像到了旅游景点,在教学楼上就可以看到整个台北市的全景。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很热情,台湾地区人民也非常热情,如果你问路,他会细心的给你讲告诉你注意哪些,有的还会拿出纸和笔给你画出来,还有的看你在车站地图前边来回的踱步会主动来给你讲。有一次我跟文理买漂白液,没有小瓶的,老板说大瓶的你们不要买,用不完,明天我从家里拿一点给你们用,还有一次买创可贴也是,人家卖光了,从包里拿出来自己用的给我们还死活不收钱。元宵节的那个晚上我们在7-11买了速冻的元宵,但是超市只有微波炉不能煮,我们拿到旁边一家饭馆老板帮我们煮了还热情的服务。平时坐公交车刷一下卡,司机都会低头对你说声谢谢。交话费(加一句台湾的通讯费很贵,但是只要手机能上网就可以免费用LINE免费打电话,台湾的公共场所基本都有WIFI)买门票演唱会票比赛票都能在7-11办,不仅可以买东西还有座位可以在店内用。相比较东西有点贵,但是质量都蛮好。台湾饮食很淡,已经半西方化了,建议以后来的同学带几瓶老干妈之类的。文大发的学生证就是台湾通用的悠游卡,坐车买东西都很方便,想出去玩从学校坐公车下山就有地铁,基本值得去的地方地铁都能到。负责陆生的有教官和辅导员他们人都很好,大小问题都会给予帮助,遇到问题只要多问问教官基本都会帮你解决。
通过这段时间的上课,总体感觉,在台湾学生学习主观性的东西很多,都是让学生自己发挥,考试也不会有填空选择那一类的题目。年龄大点的人对大陆问题关心的点比较细,越是年轻人对大陆越没有概念。我觉得这里的老师有一点很好:他们不会像政治家那样随时表现自己的立场,也不像市井小民一样人云亦云,他们用学术的态度从最基本的政治概念讲起,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种族、民主制的优缺点、共和制的优缺点。由这些概念引导你去思考没有任何一个政治体制是完美无缺的。这两个月和台湾人民的接触中感觉,普通的老百姓对大陆的印象总是以偏概全,一些人只去过贵州、云南就跟其他人说大陆很穷、很落后、厕所真的很脏。一个出租车司机开玩笑的说:“就应该把马英九放到大陆去劳改”。我们只能以身作则,耐心的解释。在上次教官组织的去墾丁的时候,我用河南话做了自我介绍,大家都给我鼓掌,有时候帮了别人,别人表示很感激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是河南人,河南也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堪。我还认识了一些马来西亚的朋友,感觉他们很单纯。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环境都很不错,学校的宿舍和图书馆设计的都很人性化,图书馆里有咖啡厅、沙发、24小时的自习室、半封闭的自习室、每个书桌都配有一个台灯,几乎学校所有的场所都有设立免费用的电脑。在这里上自习很舒服,不存在着每天占座、抢座的悲哀,因为这的学生只有期末的时候才会去图书馆学习,平时都不怎么学习。这的体育馆也是设施齐全、使用方面,这学期我报了篮球课加入了系队,平时再去游泳,觉得身体健康很多。宿舍很舒服,很多小细节上的方便总让人感觉很温暖。台湾的学生总是说大陆生说话大声、不讲礼貌。但是,从我观察到的有些台湾学生说话也很大声,吵吵闹闹,在图书馆经常拖鞋,臭脚味满天飞。虽然有时候听到他们说你们陆生怎么怎么样,听到这些心理真的很气愤,觉得这种以偏概全的态度就没有资格说别人。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跟他们耐心地解释,并不是每一个大陆来的都是你们所看到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就是做好自己,来到这里真的觉得你的一言一行已不简简单单地代表你自己,以前完全跟自己没关系没概念的事情现在不光关系到自己,他们不太关心你来着哪个省份,在哪个学校读书。他们透过你的言谈举止更多的再讨论大陆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以上就是我来台湾地区这两个多月对台湾生活的一些零碎的感想和感受,期待接下来的生活会更加充实和精彩,感谢黄淮学院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