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知公告-黄淮-党委组织部2025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
日期:2017-12-21 00:00:00 发布人:

中共黄淮学院委员会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内有关法规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加强新形势下我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之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基本单位,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对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教师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努力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1.着力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引领方面的主体作用。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的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不断增强教师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教师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2.着力发挥教师党支部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推动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及时做好发展党员、党员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爱帮扶和党纪处分、组织处置等基础性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引导教师党员追求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遵守师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

3.着力发挥教师党支部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相结合,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内外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

4.着力发挥教师党支部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发展方面的主体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任务,重大决策党内先讨论、重大政策党员先知情,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和谐稳定。

三、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要任务

1.抓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教师党支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教师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知识,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推动讲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作为党支部工作重要着力点。按年度作出学习安排,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个学时。其中,参加三会一课、经组织认定的网络学习时间计入学时。

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明确教师党支部加强政治把关作用的具体办法,引导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大力创新学习方式,积极运用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项目式研究、针对性解读等学习方式,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锻炼,努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

2.优化党支部设置

依据我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办学形式的新变化,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优化党支部设置模式。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教师党支部一般按学院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二级学院教师党支部一般设置1-2个。按照“方便组织管理、方便党员活动”的原则,可以探索依托实验室、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等设置教师党支部。每个支部党员人数原则上15人左右。凡有正式教师党员7人以上的教师党支部应设立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

教师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换届流程依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坚持按期换届,对任期将满的党支部,党委组织部提前6个月以书面发函通知等形式提醒做好换届准备工作,教师党支部提前4个月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报送换届请示。校党委每年对教师党支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软弱涣散、支委不强、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的,要限期整顿。

3.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

把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积极创新教师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结合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党支部生活贴近教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服务载体务实管用、灵活多样,党支部帮扶机制常态化,建立校院领导与教师定期交流联系机制,完善党支部谈心谈话机制,引导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建设,从职业规划、激励评价、人文关怀等方面促进教师成长发展,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引导教师安心、热心、静心从教。

4.严格规范党支部各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半月至少开展1次党组织活动,以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党支部书记每学期至少讲1次党课。各党支部需将每年年初制定的三会一课年度计划、学期末总结、如实记载的考勤和缺勤补学记录上报组织部。坚持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时间固定、主题明确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严格规范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坚持教师党支部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严格规范谈心谈话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做到支部委员之间必谈、支部委员与每位党员必谈、支部委员与党外教师必谈。

严格规范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1次教师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教师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严格党费收缴。教师党员每月10日前必须主动按标准交纳党费。对于不按规定和要求交党费的党员进行批评救育,严重者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提出党内处分意见

5.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严格支部书记选配标准。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注重从本单位处级干部或者党员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博士中产生。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

抓好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强党务工作能力作为培训重点,把强化党性锻炼作为重要方式。分级分类组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任前培训、示范培训和集中培训。新任党支部书记必须参加上岗培训,党支部书记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年组织安排1次教师党支部书记校级集中轮训,采取集中授课、在线学习、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考察体验、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结合科研合作、扶贫攻坚、部门挂职等工作,积极为党支部书记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建立和完善党务工作者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党务强、业务强的“双强”型党支部书记队伍。

强化支委班子建设。注重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副书记或委员,并作为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进行培养锻炼。加强对支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养,强化支委意识,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

6.高度重视在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

统筹规划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统筹协调好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单列教师党员发展计划,细化工作安排,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建立健全沟通联系、及时发现机制。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青年教师。

大力实施“双培养”机制。“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注重把教学科研骨干、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青年教师,指派专人培养,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整体提高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学校基层党支部活力和战斗力。

落实落细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考察办法。学校党委成员带头联系1—2名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各学院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常态化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沟通交流。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每半年考察一次,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工作情况。

四、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校党委和各党总支要加强对学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研究制订我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具体意见,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工作开展。每年组织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专项检查,检查党支部职责、党支部活动、党员的发展教育与管理、党员监督、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与使用等基层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推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群团组织活动有机结合。

2.明确主体责任。校党委对我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强化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党政同责”,推动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宣传、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协同配合,各党总支组织负责实施、教师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校党委要把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研究提出教师党支部发挥政治把关作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等制度安排的实施办法,研究落实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等重要政策的实施措施。

3.强化工作责任。各党总支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所属教师党支部的工作领导,各党总支每学期至少听取1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加强对教师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的指导,抓好教师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督促教师党支部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计划安排,搭建工作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提供保障条件。

4.加大投入力度。坚持重心下移、人员下派、资源下沉,进一步落实经费保障、阵地保障,推进基层党组织“达标化”建设,在场地使用、设备购置等方面对教师党支部工作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党校、党建刊物、党员专题教育网站、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等设施的建设和投入,鼓励支持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对党支部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每位教师党员100/年党员活动经费的基础上,每年给每个党总支拨付1万元的专项党建经费,确保对各党支部党建活动的支持。

5.推动机制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总支要推动教师党支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工作机制、方法、载体和活动方式、内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员集中学习、网络学习等制度,采取探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多种方式抓好学习,组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指导教师党支部积极参加学校党建项目的立项,开展基层党建项目创新、“主题党日”等评选活动,选拔优秀的党建和思政课题成果进行推广,拉动支部工作上新水平。构建新媒体党建工作体系,建立以“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矩阵,引入红色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6.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激励保障措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职晋级、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讨论决策。离退休人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给予一定补贴;专任教师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计入工作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把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坚持开展优秀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的评先表彰活动,通过树典型,立标杆,鼓励创先争优,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7.强化监督检查。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情况纳入党总支书记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学校党委定期抽查并通报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情况的督促和问责追究机制,加强考核结果在党建经费支持和各总支部书记在各类评先评优中的运用。

中共黄淮学院委员会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