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天中 好人之城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掠影
(一)
黄河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母文化,她孕育出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之一。而驻马店,就是中国古文化传说中,那位用神斧劈开混沌、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的所在地。
作为盘古圣地的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她既是周公测影,得出天下之中的中原之中历史遗迹天中山所在之处,又是古代群雄逐鹿中原的兵家必争的“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中者得中原”之地。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孔圣涉足的故迹,更有着一代名相李斯、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光耀史册的名人。这个被誉为“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天中文化之地,文化悠远厚重,又生生不息。《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就诞生在我市遂平县和兴镇刘店村。
哲人们说,文化最深厚的表现就是善良!而驻马店这座城市最充裕的东西就是善良!这里,有着老百姓遇人打招呼、未语先笑的普通;又有着一大批如勇跳湍流救出三人、英勇献出自己生命的李国喜;有毅然在公婆过世后,扛起抚养两个年幼小叔和三个小姑重任的全国道德模范赵小参;有助人为乐、慷慨解囊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可以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深厚的传统美德熏陶,积淀了驻马店人淳朴善良、吃苦耐劳、踏踏实实、侠肝义胆、知难而上的群体性格,文明和美德深深融入天中儿女的血脉之中。
201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文明驻马店建设为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建设道德高地,倾力打造文明之城、好人之城品牌。
数字显示,我市共入围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120余人,其中41人荣登好人榜。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好人之城、文明之城品牌,以第五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除了赵小参、张全收、李国喜等三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我市刘桂花、付小粉、张喜凤、吴叶等4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称号,李到信等5人入选中央文明办“好人365”封面人物,尹维雨、越玉环、董英俊、闵建功等4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刘黑等23人入选“河南好人榜”,郭小多等165人被授予“驻马店市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同时,我市还涌现一大批感动天中人物、劳动模范、杰出青年、三八红旗手等,他们共同构筑了驻马店的“英模群体”。
同时,我市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演、巡讲活动,抓好市区主街道公民道德宣传栏和各单位各行业的善行义举榜建设,开展最美母亲、最美教师、最美护士、最美环卫工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引领社会风尚。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去年举办道德讲堂2500余场,受众约22万人次。全市去年以来发布“凡人善举”好人线索信息数量3万余条,居全省前列。
去年10月,中宣部将我市作为一个道德模范宣传教育方面的典型,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凤凰网、大河网等中央和省重点新闻媒体,对我市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作了集中采访报道,并在全国进行了全媒体联动集中宣传。
各级领导在传统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120人次,帮扶道德模范赵小参、付小粉、赵铁锤等70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6万元。从2014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全市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这一关爱举措,使广大群众看到了高尚的价值,在全社会树立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二)
当好人是一种光荣,当好人是一种时尚,当好人是一种幸福的价值取向正在驻马店人中形成共识。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社会道德风尚已在天中大地上蔚然成风。
青少年是崇善尚美的主力军。
你看,他们多美!“红领巾”好少年魏子豪,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英雄中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到儿童福利院为残疾儿童送去食品、文具、书籍和欢乐,2015年,作为我省参加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的16名优秀少先队员之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孝心好少年高鑫炎,在母亲患精神疾病20多年,父亲偏瘫家庭困境中,小小年纪就和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一起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有空闲的时候她会捡一些废品变卖补贴家用,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见义勇为好少年常智慧,当在火车上见到一个小偷用刀划破一位妇女的背包,她就走到妇女身边大声和她说话,吸引周围人的目光进行阻止,小偷再次下手时,她躲在一旁用手机拍下作案过程,并找来列车员将小偷抓获。还有9岁的小小志愿者刘陆一,经常照顾邻居孤寡残疾老人。热爱祖国好少年刘烺辰、孝亲助人好少年宋欣欣、品学兼优好少年陶璎珞、孝心少年翁林果、乐于助人好少年袁博。他们这10个少年都是我市开展的“最美天中少年”活动中涌现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代表,充分展现了我市新时期青少年励志成长、自立自强、孝敬感恩、阳光向上、见义勇为等美德善行和高尚情操。
据不完全统计,在“最美天中少年”评选活动中,全市各县各学校推荐到县区组委会候选人460余人,择优上报58人,市直学校上报优秀候选人22人。
我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将近230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和“六项集中整治”行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洒扫应对”、“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等活动,利用“清明”、“六一”、“七一”、 “十一”等节日,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和“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持续开展优秀童谣征集传唱、中华经典诵读、“我的中国梦”、“节日小报”创评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全市核心价值观童谣版、青少年版歌曲传唱和歌咏比赛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坚定心向党、跟党走的远大志向。组织开展了“天中最美少年”评选活动,深入组织开展“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进校园活动,示范带动广大未成年人学先进、赶先进,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市学生张慕茜、侯承金、马永恩、邹顺乾、周旭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称号。
一大批志愿者、“五老”人员、社会热心人士等工作在关爱未成年人第一线,深受社会好评。通过全市各界共同努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载体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进一步丰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
2015年2月,我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称号。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推进会、专项工作会,出台了创文三年规划等文件。
投资46.3亿元完成了市中心城区38条断头路、背街小巷改造等100余项重点城建项目,中心城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近70万。
不断健全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大力开展第二个“市区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等行动,推进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开展文明社区(小区)、文明校园、文明窗口、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创评工作,城市细胞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文明有礼驻马店人”、“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等主题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各单位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发布大中型广告200余处,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2000余处,宣传墙和建筑围挡65000平方米。全年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刊发公益广告521版,在驻马店广播电视台各频道播发公益广告5750分钟,发送公益手机短信460多万人次。我市推荐的《文明的感染力》、《文明的日历》、《讲文明树新风》三幅平面类公益广告作品,分获2015年全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赛一、二、三等奖。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核心价值观歌曲传唱和歌咏比赛活动,不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至2015年底,我市已有各类志愿者27万余人。市区文明单位干部职工注册志愿者达95%以上。全市志愿者团队围绕“三关爱”,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广场、公园、车站等重点部位新建了一批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深入开展的文明交通志愿引导、文明行为劝导等系列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广受赞誉。黄淮学院的“爱在阳光下·大手拉小手”关爱艾滋孤儿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前王社区被评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2015年10月,《驻马店文明网》加盟《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使之成为展示驻马店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文明驻马店”官方微博全年发布信息10000余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软环境铸就诚信驻马店。在中国城市商业环境指数排名中,我市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二。在去年5月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我市作了《构建诚信体系、打造诚信驻马店》经验发言,并荣获“2013~2014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优秀城市”称号,是获此殊荣的全国两个地级市之一。
2016年1月26日,在驻马店中心城区街头,一夜之间出现了多处大人与孩子共同打造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在这些友善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它取走。这一简单的助人方式,迅速温暖了整个驻马店。
做好事、做好人成为一种追求、一种自觉,广大干部群众和孩子用自己的力量,以平凡的方式参与“好人之城”建设,用千万颗心、千万双手一起大写“好人文章”。(记者 王东红)
来源: 责任编辑: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