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驻马店市林科所“十.五”科技工作总结及驻马店市林业“十.五”科技工作计划

“十.五”期间,在省林业厅的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省林科院和兄弟市林科所的指导协助下,加上黄淮学院和我们所合并这样一个机遇,使我所在科研、技术推广、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驻马店市林科所“十.五”科技总结
“十.五”期间驻马店市林科所共取得科研成果12项,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20多篇,推广中驻268号等杨树新品种1000多万株,提高杨树的遗传增益在40%以上。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人员52人,其中高级职称有9人,博士1人,硕士4人。中级职称有16人。黄淮学院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用品可供林科所开放使用(林科所也正在筹建自有实验室)。图书资料比较全。电脑由去年的2台增加到今年的6台。我们所目前这种好的科研条件,是建所以来从没有过的。
1
、研究课题进展情况
我所“十.五”期间立课题有近20项。省林科院主持我所协作的“杨树速生抗逆性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根据不同的试验目标,分别在西平、上蔡、汝南、确山等地建有5处试验点。按照各处试验管理计划,都分别认真进行了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林木生长量统计、抗病虫情况调查等工作,较好完成了杨树科学研究方面的任务。该课题2000年立项,引进国风外182个杨树新品系进行观察试验、经过筛选,选出了10个遗传性状稳定,速生抗病虫、抗旱、抗寒、耐水湿等综合性状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杨树新品种。枇杷栽培试验、蟠桃丰产栽培试验、园林观赏生态园建设、枣蚜蛆虫及生物学研究及防治试验、杨树食叶害虫综合性防治研究,年节盆花培育研究,不同内吸剂和新农药防治楸蠹野螟试验等都正在进行中。“豫南山区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选择及管理”、“林业高新技术生态示范园及配套技术研究”等课题被 列为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美国大扁桃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17个课题被列入驻马店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2
、获奖成果及发表科研论文情况
“十.五”期间驻马店市林科所共取得科研成果12项,我所主持的“北海道黄杨快速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 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板栗高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柳树基因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枣树新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黑杨优良无性系豫林K-38号、K-33号、K-13号和K-35号选育研究”项目由省林科院主持,林科所参加的杨树课题。获得了省政府三等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20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

3、培训和技术开发服务情况
 
“十.五”期间在确山县蚁蜂镇、胡庙镇的杏李栽培基地进行了各项培训,受培训人数达50000人次之多,在汝南、西平对杨树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进行培训。结合科技宣传周,制作版面上街宣传。制作版面印发科技资料在全国东西部合作会期间宣传。在“驻马店报”、“天中晚报”、电视台等各种新闻上进行林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接待解答了很多来访和来电的群众,给他们解决了如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新品种果树管理、花卉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4
、引进了较多的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黄淮学院与林科所的合并,为林业科研、开发、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引进了较多的高层次人才,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大大提高,不但有硕士,还有博士。过去科研人员多是咱本省院校毕业的,现在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大的都有,学缘比较广了,研究的思路和合作的途径都会更开阔。实验室条件得到了改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图书资料较全,对今后的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
5
、加强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
在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加大了对科研成果和论文进行奖励。谁申报上项目,谁就是第一主持人。科研项目经费省、市资助数额11配套。在人事方面,分流出去了14人(到学院其他部门)使科研队伍中“非专业”人员比例大大降低。从上到下实行定编定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全员层层聘任和双向选择制。鼓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到相关造林、园林绿化单位去学习实际技能。科研人员每年至少一篇论文(限前3名),三年之内完成一项成果(限前7名),高级职称每年每人至少两篇论文(限前3名),三年之内完成一项成果(限前4名)。完不成者按照奖励标准数额进行处罚。
二、驻马店市林业“十一.五”期间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针对科研与林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实行林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大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
 进推广1015项国内外林业新技术新成果;
2
 建立1015个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3
 100个林业科技示范户,带动高效林业的开发;
4
、 林业科技在林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1
、结合我市实际和分类经营需要,建立新的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我市林业科研机构大多数属于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以政府扶持为主,但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住科研骨干,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办科技产业,参与林业科技开发。
2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
实行科研课题招标制,偿试推行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按需设岗,按岗聘人,绩效挂钩。对于首席专家、课题负责人,可以实行岗位津贴(按课题经费的10%左右发放)等多种新的分配制度。对为林业科技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重奖。
3
 建立适合市情与林情的科技推广体制。
尽快理顺科技成果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关系,为科技成果商品化奠定基础。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参与科技推广,加快成果转化。

4 要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要按照林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批专门从事林业科技项目评估、招议标机构,取得科技部门资格认证,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5
 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建设。
整合全市林业科技资源,高等院校、市、县级科研、推广机构和林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不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高等院校以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全市林业建设中有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问题。鼓励高等院校发挥人才和设备优势,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生产单位的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市和县级科研、推广机构以应用技术研究、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为主,着力解决好区域范围内的林业技术问题。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鼓励和支持林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6
 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林业学会、协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科技服务机制。鼓励和发展各类林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其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法律咨询、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林业技术市场,鼓励林业新品种、新成果和专利技术进行产权交易。以林产品交易会、苗木花卉博览会、名特优产品展示会为平台,培育林业技术交流和交易市场。加强市、县林业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科技人员送技术、送成果到基层,形成林业技术成果推广的长效机制。推广专家热线、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园等有效的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信息服务。
7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工程。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公室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资源数据库建设,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核心样品构建和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充分利用乡土和引进的优良种质资源,采用常规育种和高新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林木种质创新。重点培育耐旱、耐瘠薄和耐污染的生态树种优良品种,培育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乡土用材树种优良品种,培育果材兼用和名优果树优良品种,培育城镇园林绿化和花卉优良品种。
8
 林业生态建设科技工程。
主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持续发展、荒山绿化、果树可持续生产、林木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健、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等关键技术;分别建立封山育林、山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湿地恢复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持续经营、城镇绿化美化等不同类型的科技试验示范区。
9
 林业产业科技工程。
以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生物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为重点,开展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经济林优质高产栽培、名特优果品标准化生产、珍贵花卉苗木繁育等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以经济林产品商品化生产、贮藏及深加工技术,木材综合利用技术,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林用生物农药与专用生物肥料技术,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升级,培植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拉动全市林业产业发展。
10
 林业标准化工程。
重点围绕提高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产品质量与安全,制修定规范齐全的林业标准体系。按照不同地域特点,围绕区域林业发展优势,开展名优果品标准化生产与绿色林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区,形成市、县、乡三级林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加速标准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森林食品认证,开展争创“天中名牌农产品”活动,培育一批名牌林产品和科技型龙头企业,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保障林业建设质量。积极推进标准战略,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林业各个专业领域的林业标准体系。实行分类指导,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共同开展林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11
 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工程。
建立成果保密、转让、合作开发、对外交流等系列制度,确保成果所有人权益不受侵害。加大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科技成果培育力度,对具有自主创新内容、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允许利用项目结余资金申请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
12
 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工程。
组织林业科研、教学、推广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举办林业科技活动周、实用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与示范户结对子等多种形式,送林业技术下乡,每年筛选发布和示范推广10项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培育100户林业科技致富示范户,培训1000名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林农和企业工人。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林业科技投入机制,确保林业科技的资金投入 
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逐步提高对林业科技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渠道,筹集林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从本级掌握的育林基金中提取不低于10%的经费,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从育林基金中提取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林业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林业企业从产品销售总额中提取1%用于新产品开发;林业贴息贷款和周转金、国债要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今后凡是申报林业项目必须要有林业科技创新的内容、目标、实施方案,其科技创新的经费不低于总投资10% 
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大量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实现驻马店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各地要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对取得重大林业科研成果和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林业科技人员,要给与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林业科技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学习。要选拔一部分创新能力强的年轻人到高校进行深造,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鼓励林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和开展技术服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科研单位要在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倡导和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带头创办、联办科技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活动,并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和必要条件。允许科技人员在带动、帮助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富裕起来的同时,从中得到合法的经济报酬。建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挂职锻炼的机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派优秀的科技人才分别到县、乡、村担任助理,要求在挂职锻炼的期间必须根据当地实际建立一个科技示范点,并当作该专家的永久联系点。示范点的业绩当作下届评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解决技术棚架问题。几批过后就会在我市出现一大批科技乡、科技村及科技户

5、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我市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渠道。鼓励参区域性的深度科技合作,强化与知名林业科研机构、大学、跨国公司的合作,密切跟踪国际林业科技前沿,在积极引进并消化吸收林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扩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提升我市林业科技的竞争力。完善林业科技人才使用和引进政策,促进人才交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项目经费、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留住和用好优秀林业科技人才。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6
、建立重大项目决策机制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组织。坚持林业重大问题和重大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依靠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按科学规律办事,提高决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