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观察
  人员培训是校园网能否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关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校园网建设应坚持“培训在先、建网建库同行、重在应用”的原则。首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伴随着校园网建设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效益的队伍。目前,已经建成校园网的中小学到底培训开展得怎样?培训的效果又如何?
  【数字】
  94.4%已建校园网的学校组织过教职员工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培训
  在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及应用调查中,回答“你的学校是否组织过教职员工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这一问题时,选择“经常组织”的有1245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4.9%;选择“偶尔组织”的有1372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9.5%;而选择“从来没有组织过”的有127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6%;另外,有28人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
  在回答“你的学校是否组织科任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已建校园网的学校组织过这种培训,其中选择“经常组织”的有1067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38.5%;有1346人选择“偶尔组织”,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8.6%;不过仍然有330人选择“从来没有组织过”,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1.9%;另外,有29人没有回答这一问题,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回答“如果有培训,其培训方式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选择“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进修,再回来教其他教师”的有1930人,占到已建校园网学校的69.6%,接近七成;有610人选择“请专家到学校集中培训教师”,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22%;此外,有232人没有明确表态,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8.4%。
  90%以上已建校园网的学校设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
  在回答“你的学校专职网络管理人员数量”这一问题时,有1928人回答“1人—3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69.6%,有442人回答“4人—6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5.9%,这两项之和达2370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85.5%。数据表明,已建校园网学校的专职网络管理人员数量平均在3人左右;此外,回答“7人—9人”和“10人以上”的分别有88人和61人,分别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3.2%和1.8%;回答没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的有263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9.5%。
  对于“你的学校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身份及职称评定”这一问题,回答“与科任教师同等看待”的有2438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88%;回答“不走科任教师系列,采用其他方式”的有334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2%。
  在回答“你的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主要由哪些人员承担”这一问题时,回答由“学校网络管理人员”承担的有2413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87%;选择由“校园网承建者”承担的有356人,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2.8%;此外,有279人回答“有问题时再临时找人帮助解决”,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10.1%。
  【分析】
  校园网建设应坚持“培训在先”的原则
  校园网建设应坚持“培训在先”的原则,首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伴随着校园网建设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
  调查显示,在已建校园网的学校中,有40%左右的学校经常组织教职员工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培训。培训主要采用选派骨干教师进修,而后教授其他教师的方式进行,这种培训方式占到已建校园网学校的69.6%,有22%的已建校园网学校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不容忽视的是,在回答“你的学校是否组织过教职员工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培训”和“你的学校是否组织科任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这两个问题时,选择“从来没有组织过”的分别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4.6%和11.9%;
  校园网能否充分发挥效益,除了要求网络本身的性能良好以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使用者是否能进行有效的应用,与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教育不应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而应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教师是校园网的使用者,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了校园网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学校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此外,委托集成商来承担校园网的建设任务,并不是说学校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系统集成商,因为校园网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由系统集成商来负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靠学校自己的网络管理人员来承担。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的实际过程中,培训自己的技术队伍也是各学校应该加以特别重视的问题。
  网络管理人员缺少,应用难以再上台阶
  要想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1-3名网管人员,但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想必是见缝插针做些网络的管理工作,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已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
  学校校园网资金投入不足,无形中增加网络管理的工作量。在调查中发现,因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很多先进的设备不能很好应用于教学,教师也多趋向于选择简单易用的教学仪器,而舍弃功能强大、价值不菲的先进设备。
  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陈强认为,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网络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势必造成校园网质量无法保障。必须有一个好的网管员队伍,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运行。
  陈强特别强调,学校网管员要具备教师证和网管员证。有教师证,表明网管员熟悉教育的规律,能有效地按照教育的规律去组织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无论是信息技术课还是校校通,最终的目标都是让学校最大范围地获取教育资源,“不能光有路和车而没有货”。资源库到底怎么建,教师最了解,所以网管员应该熟悉教育的规律。同时,学校的主页是学校面向世界的窗口,学校网站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学校网管员要不断提高能力,加强资源管理和网站建设,使校园网发挥更大作用。
  【声音】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
  要使中小学校园网能够健康发展,不仅要使网上有车、车上有货,更关键的因素在于车上要有好的驾驶员。因此,应该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信息时代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新模式和校内外交流模式,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水平和效益。
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一套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并建立一种能够自我更新的竞争机制。要把提高学习与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不断提高学科课程的信息化水平,探索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评价的新模式。还要加速基础教育科研、教研的信息化,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朱书强、刘明祥:
  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技术应用能力。学科专业教师因为最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教材结构,并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所以,他们在教学资料的加工、处理、整合和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最有发言权。如果他们能够对网上资源进行加工处理、能够组织教学素材、编制教学软件,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在教师的培训上应当注意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