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2021年度最美大学生风采展示(二)
日期:2022-07-28  发布人: 

胸怀家乡表初心,乡村支教彰风采

一、从小立志改变家乡教育现状

李小龙,女,甘肃静宁县人,预备党员,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1901B班学生,静宁县萤火虫教育工作室发起人。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的她,考入大学前的十几年从未走出过大山,亲身经历了大山里贫瘠落后的教育资源,立志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现状,高考决定报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二、支教更是“支心”,如萤火般发光发热

2019年暑期,李小龙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共同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助学团队。利用寒暑假时间在西部乡村地区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在帮助学生辅导功课查缺补漏的基础上,针对西部乡村留守儿童的特点,通过普通话训练、经典诵读、励志宣讲等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孩子们温暖和陪伴。通过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把知识、文化和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少年的心中,助力梦想,点燃希望。

2020715日获得营业执照以及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就业创业证等证件。萤火虫团队逐渐得到当地政府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

三、成百上千只萤火虫就是希望和未来

站在舞台,把萤火虫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团队曾获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百强实践团队”、2020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2020年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铜奖等多个省级以上奖项,李小龙本人也荣获黄淮学院“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萤火虫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只萤火虫,两只萤火虫,成百上千只萤火虫就是希望和未来。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郑虎威,男,中共党员,河南杞县人,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1802班学生。

一、  刻苦钻研,践行工匠精神

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连续四年综合成绩居专业第一,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他勇于实践创新,参与设计制作便携式智能呼吸机,被誉为“抗疫利器”;带领团队参加专业竞赛,荣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一等奖等省市级奖项三十余项。

二、  回馈社会,实践方出真知

他志愿帮扶听障儿童,一起学习、游戏,给他们带去欢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汝南县余子河村,引导种植户将智能化物联网体系用于农业生产,惠及当地农田七十余亩,农作物产量同比增收13.6%,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做到了“把学问写在土地上”。

三、  身体力行,赓续红色基因

20217,身为青年党员的他积极投身于防汛救灾中,帮助村民转移财产,发放救灾物资;对受灾房屋实地取证,整理上报村委并协助修缮。灾后,他针对农作物受损情况,多方调研、帮助村民制定对策,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疫情面前,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防控第一线。白天辗转开展防疫宣传,逐户完成核酸采集信息登记;晚上汇总梳理数据,针对防控薄弱点提出建议。

他表示,将积极秉承“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校精神,在高高飘扬的党旗指引下,融入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用青春行动回答时代叩问,与祖国共成长。

核发: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