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新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都在新生入校后不久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为了让大家对心理普查有一个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特作以下几点解释和说明。
一、为什么要做新生心理普查:了解心理,助人成长
一般来说,学校所进行的大规模心理普及性测验都是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心理测验作为了解学生情况的辅助性工具和手段之一。其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1、起到心理教育的宣传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调节心理状态达到良好适应、发展和提高。
2、通过心理测验,使我校了解新生入学后整体的心理状态,为学校制定有关教育管理政策提供量化客观的参考资料。
3、在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我中心将依据学生心理状态的客观情况,有理有据地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二、新生心理普查的内容:正规的心理测试
提到心理测验,很多人兴趣盎然,什么“从坐姿看性格”、“你知道我在想什么”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其实,这些仅仅是凭经验编写的娱乐心理测验,不可信。
心理普查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用正规的心理量表来对普查对象进行心理测试,以评估人的某个时间段里、某些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一个真正的专业心理测验的编制、施测、计分、解释必须要经过科学而严格的标准化过程。要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要给出正常人的得分常模。非心理学专业人员不可能正确使用。我们心理普查通常使用的心理量表有:90项症状清单(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UPI)等。这些量表就是用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快而多地了解各类人的不同心理状态与特点。它的一个非常致命性的缺点是受环境的影响与暗示、被测者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心理普查中,一定要选一个合理的时间,合理的地点,要得到新同学的大力合作。如果在测试中,新生瞎答、漏答、代答、谎答题目,那么肯定反映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三、怎样看待心理普查的结果:合理参考,服务自我
对心理普查的结果,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因为心理的复杂性,因而任何心理量表的结果,都只是给被测者了解自己心理的一个参考。正规测试与非正规测试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结果更接近被测者的真实情况。因此,对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可过分迷信。特别是不能随便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然后背上一辈子的阴影。完全不相信心理普查的结果也是不对的。被试者越合作,测试的结果越准,结果的参考价值就越大。心理普查结果只表示同学们的现实心理状况,不存在“好”与“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
我们进行的心理普查,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自己是否能正确地应对困难,走向成功;有利于同学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个性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发扬长处,避开不足可能带来的麻烦。所以心理普查对每位新生同学来讲,是一次难得的自我认识的机会。
四、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心理普查:消除顾虑,积极合作
心理普查的结果不存在保密不当的问题。每个人的心理普查的结果,只有心理学专业人员才可以看得懂,非专业人员就是拿到了,也只是一些他们看不懂的数字与符号。尚且非专业人员也不太可能得到这些数据。我校历年的每位同学的心理普查结果在非特殊情况下,任何人(包括高层领导)都不可能得到,他们能得到的是总体的情况。多年来我校心理教育中心从未出现过因保密不当的问题。
(撰稿:谢金 责任审核: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