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我院学生积极看待困难和挫折,发掘自身优势,提升心理韧性,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开展了“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
化院心理委员观看
女生宿舍集体观看
男生宿舍集体观看
学习感悟
王洪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23级心理部部长、 十佳心理委员获得者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以“心理防御机制”为主题,为同学们普及了心理学知识,通过“日常故事”解析防御机制的影响,使抽象理论具象化,降低了心理知识的学习门槛。课程中提到的“原始防御机制”为同学们科普了许多下意识的情绪反应其实是心理保护的本能,面对压力时对问题的回避,可能正是“逃避机制”在起作用。 这种积极的心理策略不仅化解负面情绪,还能增强自我接纳感。“合理化”虽能可以短暂缓解挫败感,为生活添彩,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可能适得其反,长期沉溺其中会阻碍自我提升,需及时回归现实,直面问题根本。这堂课不仅让我理解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更教会我如何将其转化为“情绪工具”。真正的成长,或许就是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掌控”的过程。
陈茹竹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心理委员、 心理部干事
探索心理防御机制:解码日常情绪行为
生活里,情绪与行为如影随形,而心理防御机制是背后关键推手。它是内心遇挫折、冲突时的自我保护。常见防御机制各有特点:压抑,把痛苦经历藏于无意识,像被狗咬伤者看似忘却,见狗仍紧张,虽能暂避痛苦,却可能积累负面情绪;否认,如亲人重病时拒不相信,可缓冲冲击,久了却耽误应对;合理化,给行为找借口,适度缓解挫败,过度则阻碍成长;投射,将自身特质转嫁他人,嫉妒者觉人皆妒己,会扭曲人际认知。了解心理防御机制意义重大,它能助我们剖析情绪根源,管理情绪,还可规避不良行为模式。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只有懂其原理,方能洞察自我与他人,在心灵迷宫中寻得成长之路,走向成熟。
杨施琪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心理委员 心理部干事
我观看这一场心理情绪主题的直播,受益良多。
直播里,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情绪管理知识,通过生动案例分析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还分享实用应对技巧,比如情绪低落时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再理性分析原因。这让我意识到,情绪问题很常见,关键是要正确应对。其中,关于接纳情绪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专家说,不要抗拒负面情绪,要接纳并理解它。比如工作失误被批评感到难过,这是正常反应,接纳它能让我们正视问题,避免陷入自责。直播还设置互动环节,同学们分享情绪管理经历,有人倾诉压力大,通过运动、听音乐缓解。这让我明白,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出口很重要。这场直播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学会接纳情绪,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未来,我会用这些方法应对情绪问题,也会向身边人分享,一起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李香香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心理部干事 积极同学代表
参加“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公开课,收获颇丰。 课程中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它是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像压抑,把痛苦记忆压到潜意识,虽看似遗忘,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情绪。合理化也很常见,考试失利就归因于题目太难,是为自己找心理安慰。 这堂课意义重大。它帮我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借助所学更理性分析。比如我之前遇事易焦虑,现在明白可尝试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调整心态。未来,我会将所学运用到生活,更好地管理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以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前行。
(撰稿:张建勋 初审:李艺蕾 复审:杜庆燕 终审:王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