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黄淮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号召全校学生利用寒假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二、活动时间
2024年1月—2024年2月寒假期间
三、参与对象
全校青年大学生
四、实践主题
1.青年理论学习宣讲行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各学院组织开展专题宣讲、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微团课等多种形式,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地理解大会精神和战略安排,对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概念和教育、科技、人才等相关论断有深刻认识,树立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观、事业观。
2.青年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撰写调研报告。
3.青年团员社区服务。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4.青年学生实习见习行动。引导全校青年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到家庭所在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帮助青年学生熟悉真实工作环境,经受岗位锻炼,明确职业方向,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各学院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青年学生在共青团中央“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按信息指示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5.“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实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就近就便实地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走访革命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先进典型,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的伟大征程,切实增强家国情怀,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五、活动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紧扣主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结合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文化宣传、支农支教、科技创新、法律援助、地方经济调查等活动。实践活动要突出重点,讲求创新。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返乡,依托生源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团队或个人分散形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活动可以结合以下内容进行:
(一)选做项目(可任选一项完成)
1.一起云支教系列活动
结合团中央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动员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一起云支教“传承优秀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活动,号召大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关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童心港湾”项目县的青少年,向他们传递红色文化并讲述优秀的红色故事。
2. 新青年兴家乡社会实践工作
结合团省委返家乡活动,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开展包括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乡村振兴、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青春助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实践活动等,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引导文明乡风,为助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改善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全省农村尽快净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贡献青春力量。
3. 结对西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根据结对帮扶的要求,发挥学校优势,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明风尚培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乡村学校少年宫支教等活动。从理论、政策、文化、科技、健康、法律、新风、关爱等方面,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健康卫生、文化文艺、科技富农、法律服务等,实施一批志愿服务项目。
4. 科研创新创业工作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深入基层、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就业见习或开展调研,了解自身专业动态、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充分利用寒假,做好参赛作品的修改完善工作,做好项目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等工作。
5.文化传承主题实践。
鼓励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视角,通过走访文化传承人、参加民族风俗活动等方式,以图片、漫画、微视频、微故事、H5微信作品和访谈调研的成果形式,以实际行动传承文化基因。
(二)必做项目(每项必须完成)
1. 开展读书活动
结合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阅读两本以上专业及经典理论著作,撰写读书笔记,形成心得体会,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及文化素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理论水平,并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2. 进行实地调研
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研假期所在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寻找存在的矛盾问题或优秀案例、典型经验,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或推广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及论文、报告的写作能力。
3. 为身边人做实事
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以“孝悌信义”为主题,做独居老人的坚实守护者,当好“小广播”和“小百科”,当好“小护工”和“小会计”,当好“小棉袄”和“小马甲”;做志愿服务的积极响应者,关爱一个儿童、倡导一次文明、发挥一次专长,关心弱势群体、关心身边小事,关心父母长辈,学习家务技能,从点滴做起,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4. 其他适合的实践活动。
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者,调整好心态,保护好自己。结合自身爱好特长,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利用假期开展有益于个人身心发展、有益于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有益于展示我校青年学生风采的活动。鼓励学生形成自我规划、自我激励的能力素质。
六、评比表彰
各学院检查验收时间为开学前两周。开学后学生需根据开展的实践活动内容填写《2024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附件1),《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统计表》(附件2),并提交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1篇。
由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牵头以寒假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班级社会实践总结评比工作。
各学院要对学生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统计、验收,包括调研报告(论文)、媒体的相关报道原件或音像材料等其他材料,评选出寒假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上报至校团委,校团委对其进行审核、表彰。
七、假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论文的写作要求及认定
1. 规范调研报告和论文格式,提高成果质量。
放假前,各学院要组织教师对假期实践教学论文和调研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指导,并提供部分实践论文和调查报告的备选参考题目,学生也可自定题目。调研报告和论文的写作要求如下:
(1)写明作者姓名、学院、指导教师及参考文献;
(2)论文要有200字左右的摘要,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3)调查报告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4)统一用A4纸张打印。
2. 制定“论文和调研报告评分标准”,严肃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程序。
假期后,各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和论文进行认真评阅,评阅教师提出评阅意见并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其进行评定。
八、总结
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及时总结宣传活动开展阶段成效,充分发掘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校团委于每学期组织经验交流总结分享及表彰,表彰先进组织单位、先进工作者及先进个人,激励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附件:1. 2024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
2. 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统计表
共青团黄淮学院委员会
2024年1月15日
附件1.黄淮学院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docx
附件2.黄淮学院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总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