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发挥大学生在普通话推广的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普话先锋”实践团队于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顺河街道戏楼后街社区、东大街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搭建语言沟通的桥梁。
志愿者聚焦普通话理论知识,围绕“认识普通话”“认识推普周”“请你跟我这样说”“趣味普通话”四个方面开展推普课堂。以简单生动的语言,耐心讲解普通话的含义及其成为全国通用语言的原因。强调了普通话在促进交流、增进理解、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易错字词、重点词语和短篇美文帮助孩子们进行语言专项训练,并播放标准课文朗诵音频进行比较,及时纠正每个发音细节。小朋友们热情高涨,专心致志地听讲,并主动请教易错字词的正确读音,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此外,团队成员创新推普模式,顺应数字化时代潮流,借助科技力量深化语言文字教育,创新开展“AI智慧推普”环节。“AI智慧老师”针对《悯农(其二)》和《山村咏怀》两首诗进行教学。正音时,“AI智慧老师”标准朗诵,示范结构复杂且难以识别的字的读音。同时,“AI老师”结合生活场景讲解两首古诗所体现的意境,逐字逐句分析词义,带领孩子们体会语言表达与情感传递的贯通。提高了推普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沉浸式体验学习,增加了青少年普通话学习的乐趣。
活动末,志愿者顺利开展“普通话阅读”计划,以“精准帮扶”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化的一对一辅导模式,着力提升当地儿童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选择适合帮扶对象年龄的书籍,一对一带领小朋友们理解故事内容,针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与指导,提高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推普工作的实效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科技是教育的翅膀。此次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将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创新性引入数字化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形式,助力青少年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彰显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撰稿:郭任娅 王鑫鑫 初审:范喜艳 复审:苗慧 终审: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