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8 日清晨,朝阳初升。黄淮学院关工委联合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党委,满载着满满一车承载美好祝愿的物资,沿着水库边蜿蜒的道路,向着大山深处的白果树小学进发。这场跨越山水的奔赴,只为给那里的 21 个山里娃,送上一份意义非凡的六一礼物。
白云山脚下,白果树小学静静地伫立着。在这所被青山层层环抱的 “袖珍小学” 里,6 位老师选择常年驻守。他们远离城市繁华的霓虹,告别亲人温暖的陪伴,日复一日地在讲台上坚守。一支支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春秋,三尺讲台见证着他们的岁月耕耘,他们用知识化作星光,逐一点亮孩子们清澈眼眸中的求知渴望。
黄淮学院关工委及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党委,最初是从《天中晚报》的报道中,知晓了白果树小学的故事。报道里老师们坚守的身影、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弦。于是,一场名为 “烛光行动” 的温暖计划迅速启动并付诸实践。
捐赠现场,崭新的书包、精致的学习文具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当孩子们用略显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这些礼物时,腼腆的笑容瞬间绽放在他们稚嫩的脸庞,纯真而美好。
教室很快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教师深情开嗓,《闪闪的红星》的旋律缓缓流淌。孩子们挺直腰板,专注地跟随老师的节奏,起初,歌声还带着几分怯生生,可随着旋律推进,他们的声音渐渐坚定而嘹亮。课后,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满脸陶醉地说:“老师的歌声像山里的泉水,清甜又动听!”
操场上,欢乐持续升温。教师们与孩子们玩起了体育游戏。运球跑时,孩子们弓着身子,紧紧护着篮球往前冲;跳绳来回跑环节,师生们你追我赶,飞扬的发丝、飞溅的汗水,都化作了爽朗的笑声。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光影,与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最动人的乡村童年画卷。
时光飞逝,两个小时的活动渐渐接近尾声,离别的时刻悄然来临。当老师们登上返程的车辆,孩子们高举的小手久久不愿放下。那挥动的双手,既是此刻的告别,更饱含着对下一次相聚的殷切期盼。
“烛光行动” 作为黄淮学院关工委精心打造的特色爱心品牌,始终以助力乡村教育为使命,与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党委携手同行,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系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这一行动以点点 “烛光” 汇聚成璀璨火炬,照亮乡村教育振兴的前行之路,助力农村学子在知识的润泽中汲取力量,勇敢迈向更为广阔的成长天地。
(撰稿:李东红 初审:刘国庆 终审:张文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