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表 |
|||||||||||||
姓名 |
郭晓雷 |
性别 |
男 |
出生 年月 |
198409 |
专业技术 职 务 |
讲师 |
所在院系 |
能源工程学院 |
||||
最终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学校、专业、时间)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8) |
招生领域(方向) |
金属材料、结构力学 |
||||||||||
骨干教师简介 |
郭晓雷,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驻马店市多尺度结构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以高层次人才A类入职黄淮学院至今。201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直接经费26万),2019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直接经费10)。近5年共参与国家基金5项(青年基金51801068,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016YFE0130200,面上项目51471190,973计划2012CB61960051471190,地区科学基金 11265002),其中主持国家级1项,省级1项,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标兵,2017年第十六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优秀报告奖,受邀参加2017年度界面纳米力学戈登会议(GRC)。长期以来致力于金属材料的微纳力学研究,相关研究1作发表Scripta、MSEA、MMTA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
||||||||||||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限3项)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咨询报告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时间 |
署名情况 |
|||||||||
Size an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effect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4H-SiC micro-/nano- pillars.
|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2018, 49(2): 439-445. |
2018 |
第一 |
||||||||||
Particle size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SiC particle-reinforced Al-Cu-Mg composites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8, 711: 643–649 |
2018 |
第一 |
||||||||||
Interfacial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SiC–Al composite micro-pillars |
Scripta Materialia, 2016, 114: 56–59. |
2016 |
第一 |
||||||||||
目前主持的行业应用背景较强的科研项目 (限3项) |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起讫时间 |
到账经费 (万元) |
|||||||||
2020 年度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
累积梯度形变诱导 SiC-Al 界面多尺度化的微纳力学研究 |
2020/01-2022/12 |
15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SiC-Al 界面微区异质叠层结构的微纳力学研究, |
2019/01-2021/12 |
26 |
||||||||||
2020 年黄淮学院课程改革项目 |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改革
|
2021/01-2022/12 |
1 |
||||||||||
近五年主讲课程情况(限3门) |
时间 |
课程名称 |
学时 |
主要授课对象 |
|||||||||
2018-2021 |
大学物理 |
64 |
本科一年级 |
||||||||||
2018-2020 |
能源电化学 |
32 |
本科二年级 |
||||||||||
2018-2019 |
太阳能光热技术 |
32 |
本科三年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