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事迹材料(二)
赵中,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驻马店市植保协会常务副理事,中国生物数学学会会员。
赵中老师从事生物数学研究已经有12年历史,凭着对生物数学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勤奋钻研,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在生物数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4篇。2011年9月题目为“恒浊器中微生物培养状态脉冲反馈控制模型研究 (第一作者)”的论文获得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等奖,2013年12月三篇者论文“Nonlinear modelling of chemostat model with time delay and impulsive effect(第一作者)”、“The effect of pulsed harvesting policy on the inshore–offshore fishery model with the impulsive diffusion(第一作者)”和“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biochemical reaction model with impulsive perturbations (第一作者)”获得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近年来赵中老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分别为2014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降解动态建模与研究”(主持,经费50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人才培养联合基金项目“基于次级代谢抗生素发酵非线性数学模拟与研究” (主持,经费30万),2009年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环境受干扰与治理问题的数学模拟研究” (主第三,经费26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分别为2008年主持的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种群生态学中的Fuzzy控制”,2009年主持的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脉冲效应在农业害虫管理中的应用”,2012年主持的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农业环境变化对种群影响的数学模拟研究”和2009年参与的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组合最优化中的图的扩充理论”。
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赵中老师不仅在科研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教学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塌实能干,2012年在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13年获得了“黄淮学院教学大奖赛一等奖”,“黄淮学院实践技能竞赛优秀奖”。2013年-2014年度曾被评为“驻马店市师德建设标兵”,“黄淮学院优秀教师”,“黄淮学院文明教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驻马店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作为黄淮学院的一名教师,面对学校正处在转型快速发展时期,赵中老师大胆革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作风。他经常对毕业班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学术规范性的指,明确要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杜绝抄袭行为,使他们一开始就养成严谨治学、良好的学术道德行为。
作为生物数学团队学术带头人,赵中老师一直在践行着诚信做人、严谨求实的科研原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学术荣誉,不急功近利,本着事实求实、严实认真的态度,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去做科学研究,而且也要求本科研团队老师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学术成果,严禁抄袭剽窃,严禁伪造、篡改文献资料、实验数据等,自觉营造良好学风。大力弘扬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力争形成人人遵守学术道德,人人热爱科学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