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科研机构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为加强我校科研机构的管理,提升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依据《黄淮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院字[2012]237号文件), 38日至45日,学校组织对43个科研机构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本次检查分单位自查、学校检查和单位整改三个阶段。在单位自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科研处组织专家按照文件要求,对各机构三年来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学术著作、成果获奖 专利申请、成果转化、学术活动、重点学科、科研队伍、运行管理、未来建设思路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评审。现将检查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科研机构建设取得的成绩

通过科研机构的建设,整合了学校资源,打破了学科界限,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我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科学研究成绩显著

三年来我校科研机构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8,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96,主持厅级重点项目2项,获取科研经费430万元;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62篇,其中被重要索引文摘收录转摘的论文94;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8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和政府发展研究奖6申请专利197项。

2、科研机构运行有序

在建科研机构办公室、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等办公条件基本齐全,机构申请书、机构立项文件、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材料、阶段考核材料、规章制度、图书资料、研究资料及研究成果基本完备,大部有机构有网页。其中较好的单位有:黄淮学院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黄淮学院文化德育研究中心、黄淮学院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黄淮学院驻马店传奇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学)、西藏社会语言研究所(黄淮学院语言研究所)

二、科研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机构布局不够合理

个别研究机构研究方向单一, 发展重点不明确,特色和优势都不明显,与本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不一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小。

2、科研梯队不尽合理

科研机构人数有的过多,有的又过少;有些机构高职称人员过于集中,中、初级人员较少;有些机构中、初级人员较多,缺乏学术带头人,尤其是缺乏能组织协调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学术带头人。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和学院对校级科研机构资助经费较少,上级主管部门对省部级科研机构下拨了部分经费作为资金引导,学校配套经费有限, 多数科研机构缺乏获得社会资金扶持的能力, 导致多数研机构运行举步维艰。部分科研机构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机构网页,没有空调,办公设备摆放凌乱,图书资料较少。

4、科研创新能力不强

我校科研机构绝大多数是按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建立的单一学科的研究机构,具有多学科综合、多种技术集成能力的科研机构少而弱,缺乏组织不同学科的科研力量进行综合集成、联合攻关,承担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能力。研究领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脱节。

5、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部分二级院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思想,对科研机构的支持不够、管理不力;二是学校对科研机构缺乏科学的评估,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科研机构缺乏压力、活力和动力;三是现行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和津贴发放办法的导向作用,不利于教师开展科技创新。

三、科研机构检查评估结果

根据黄淮学院科研机构考核评估标准,对照科研机构业绩支撑材料,对建设期满三年的机构通过进行量化积分,经综合评定,黄淮学院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机构评估等级为优秀,河南省桥梁遂道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机构评估等级为良好,并给予通报表彰。

1、考核优秀的科研机构有:

黄淮学院中原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A)

驻马店市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B)

黄淮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C)

黄淮学院民俗文化传播模式研究中心(C)

2、考核良好的机构有: 

河南省桥梁遂道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A)

河南省化工三废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A)

驻马店市工业废水处理及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B)

多智能体系统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

黄淮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C)

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中心(C)

四、科研机构建设的工作要求

  1、合理设置科研机构。按照统筹兼顾、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创建跨学科、综合性、校企联合的研究机构,使科研机构真正起到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外合作的引领作用。

2、稳定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必须有稳定的研究人员,科研机构负责人不能作为同级其他科研机构的成员,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作为成员只能够参加同级的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省部级科研机构可以设立专职科研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机构中的各类实验室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维护,机构中的各课题组可以共享机构内的实验设备资源,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加大对科研机构运行的资助力度,帮助科研机构购置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支持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从而保证研究质量留住人才,稳定队伍科研机构经费要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允许科研机构利用创收留成部分设立各种科研发展基金。

4、坚持产学研合作。科研机构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相适应,积极主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搞好产学研合作活动,争取从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科研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证。

5、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研究机构的评估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二是转变运行机制,实行二级学院管人事、教学,科研机构管科研的矩阵管理模式。即实行二级学院与机构两维管理,赋予科研机构更多的自主权,逐步实行所在二级学院党政统一领导下的所长(主任)负责制,科研机构负责人享受与教研室主任、实践实训中心主任同等待遇,实现真正的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分开。

五、近期工作安排

根据检查评估存在的问题和科研机构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新修订的《黄淮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院字[2017] 52号文件);为做好下一个周期科研机构的建设工作,近期各二级学院、科研机构、相关单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填写《黄淮学院科研机构登记表》

2填写《黄淮学院科研机构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

3填写《黄淮学院科研机构负责人考察报告》

4、组织科研团队新申请成立校级科研机构

                           

 

 

 

黄淮学院科研处

                                    2017年4月27

 

附件:

附件1:院字〔2017〕52号黄淮学院关于印发《黄淮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附件2:关于黄淮学院科研机构重新登记备案、调整的通知.doc

附件3:黄淮学院关于新申请成立校级科研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