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河南社会科学年鉴》(2014卷)征稿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河南社会科学年鉴》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以反映河南人文社会科学年度学术动态、科研成果等为主要任务的地方专业年鉴。为做好《河南社会科学年鉴》(2014)编辑工作(以下简称《年鉴》),现就有关征稿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录2013年度河南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为繁荣发展河南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打造“四个河南”和推进“两项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服务。

二、资料时限和范围

年鉴着重记述年鉴卷号上一年度发生的事情。《年鉴》(2014卷)入选资料的上限为201311日,下限至20131231日。凡此时间之内全省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组织机构等均可入选。超出此时间段的资料,如确有必要收载,可在相应条目中说明。

三、资料体裁和内容

《年鉴》编写体裁以条目为主,兼有文章、表格和图片。基本栏目为:特载、学科综述、学术活动、社科普及、科研课题、获奖成果、科研成果选摘、重大调研、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中原学人、成果载体、大事记等。

(一)特载

选登中央、中央有关部委、河南省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文件、纪要以及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全省性人文社会科学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活动等。

(二)学科综述

     1.设条标准:马列·科社 、党史·党建 、哲学、宗教学、理论经济、应用经济、管理学、统计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体育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人口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国际问题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教育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年度研究状况、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重要的学术新成果,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300010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发展态势、学术成果等。

(三)学术活动

1.设条标准:凡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社科联、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的重要学术活动,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25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活动名称、时间、主办(协办)单位、地点、规模、与会主要人员、会议主题、主要内容、学术观点、社会反响及取得的成果。

    (四)社科普及

1.设条标准:凡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社科联、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的重要社科普及活动,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25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活动名称、时间、主办(协办)单位、地点、形式、规模、与会主要人员、活动主题、主要内容、社会反响等。

    (五)科研课题

     1.设条标准:国家及省级课题(含当年度立项课题与结项课题)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25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课题名称、课题形式、立项名称、项目负责人、课题主管单位、批准立项部门、立项时间、完成时间、经费数额、课题要点(以文字记述)。见下表:

××××年度国家及省级课题一览表

            (单位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形式

课题立

项名称

 

负责人

  

主管单位

批准立项部门

立项时间

(年、月)

完成时间

(年、月)

课题主

要要点

经费

()

 

 

 

 

 

 

 

 

 

 

 备注:1.“单位名称”指报送资料所在单位;2.“课题形式”指著作或调研报告等;3.“课题立项名称”,指“河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等;4.“项目负责人”、“课题主管单位”均按立项课题申报;5.“经费”指立项部门拨付的经费数额;6.有多类别课题,先按“课题立项名称”,再按时间先后记述填写。

    (六)获奖成果

1.设条标准:国家及省级获奖成果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25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奖项名称,获奖人姓名,获奖人所在单位、职务、职称,获奖时间,奖项等级,奖项颁发单位名称,获奖成果要点(以文字记述)。见下表:

 

××××年度获奖成果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成果

名称

成果

形式

奖项

名称

获奖人

 

所在单位、

职务、职称

获奖时间

(年、月)

奖项等级

奖项颁发

单位名称

获奖成果要点

 

 

 

 

 

 

 

 

 

备注:1.获奖人仅指该奖项第一作者为本单位获奖人;如获奖者为第二作者及之后,不再填报;“获奖人姓名”,按获奖证书填写,有几位填写几位;2.“奖项名称”指“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3.“所在单位”仅填写第一获奖人并记述至所在院(系、部、处、室)4.有多类别奖项,先按“奖项名称”,再按获奖时间记述填写。

(七)科研成果选摘

      1.新著选介

1)设条标准:凡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立项并在年内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或自选课题年内公开出版的带有开创性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专著,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3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书名、作者及所在单位、职务、职称、出版者和出版时间,字数,创新性学术观点。凡涉及新著,须向《年鉴》编辑部提交样书1本。每位作者一般只选介1部专著。

2.论文摘要

1)设条标准:各单位2013年度公开发表且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国家级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的论文及公开发表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3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文章名、作者及作者单位、职务、职称,发表情况,字数,主要学术观点。凡涉及论文,须向《年鉴》编辑部提交所发表的论文首页复印件。每位作者一般只摘要介绍1篇论文。

3.研究报告选介

1)设条标准:凡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立项、年内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且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3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立项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报告主要执笔者,通过鉴定情况,字数,主要观点。凡涉及研究报告,须向《年鉴》编辑部提交鉴定证明或发表证明材料。每位主要执笔者一般只选介1份研究报告。

    (八)重大调研

1.设条标准:凡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社科联、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的重大调研活动,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3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活动名称、时间、地点、组织单位、负责人、合作部门、调研内容、成果形式、成果要点、社会影响等。

(九)科研机构

1.设条标准:凡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省级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3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简要概况、机构名称、性质、主要职能、主办刊物,主要学术活动及成就、联系方式等(以文字记述)。

1)高校人员情况和机构设置包括:现任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下属人文社科类院系、教学部门名称,负责人姓名、专业方向,院(系)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职称构成,博士和硕士点,访问学者及留学生情况(以表格填写);

2)科研机构人员情况和机构设置包括:机构名称、负责人姓名、专业方向、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职称与学位、主要学科(研究方向)设置(以表格填写)。见下表:

××××年度主要负责人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党派

职务、职称

专 业 方 向

重要社会兼职

 

 

 

 

 

 

 

说明:负责人指所在院、校,科研、教研单位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科研、教学、人文社科类学科负责人。

 

 

××××年度学科概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所属院系名称

主要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党派

职务职称

专业方向

博士点、硕士点

()人数、

平均年龄

职称及

学位

访问学者人数

外国

留学生人数

公派

留学生人数

 

 

 

 

 

 

 

博士点

      

博士点

学科:

硕士点

    个,硕士点学科:

总人数   人,平均年龄   岁。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副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博士后、博士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

        

副教授    

博士后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至本年度访问学者

        人;

当年度新增访问学者    ;来自那些国家:

至本年度共   

人;

当年度入学   

人;

至本年度共   

人;

当年度派出    

人。

 

 

 

 

 

 

 

 

 

 

 

说明:本表仅填各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科学院(系、中心、基地、社、所、部、处等)教学及科研人员情况。

 

××××年度学科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所属所、处

名称

主要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党派

职务

职称

专业

方向

组成人员数平均年龄

职称及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总人数     人,平均年龄   岁;研究人员占总人数   % ,平均年龄      岁;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 ,平均年龄    岁;副教授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博士后、博士占教研总人数     %,平均年龄    岁。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博士后        

          

          

 

说明:本表仅填各社科院、党干校、政策研究机构等所属所、处、中心、室等科研及管理人员情况。

(十)学术团体

1.设条标准: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社科联、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

1)基本情况:社团名称,登记号,成立时间,办公地点、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主要职能(成立宗旨、研究领域、工作范围、基本任务),主办刊物、联系方式(邮编、电话、传真、E-mail、网址)等;

2)机构情况:机构沿革(包括换届时间、历经几届理事会、每届理事会组成,现任法定代表人、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常务理事组成人选、现任联络员及其联系方式、专兼职工作人员),部门设置(秘书处、内设机构、分支机构设置),会员组成(会员人数、涵盖领域、结构比例);

3)工作情况:成立至今开展的主要活动,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取得的重要成就;重点总结2013年主要活动、成果和所获得的荣誉。

(十一)中原学人

1.设条标准:凡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以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博士生导师为主,包括在所属学会担任重要职务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社科专家等,均可单独设立条目,最终名单将由《年鉴》领导小组和编委会认定;

2.条目字数:100025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

1)自然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地、民族、政治面貌及宗教信仰;

2)任职情况:现任职单位、职务职称、社会兼职及荣誉称号;

3)学术业绩:包括研究领域、主要学术成就、学术贡献;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及反响;获奖情况、承担或组织各级课题情况;目前从事及今后将要开展的科研工作等;

4)电子版工作(生活)照一张。

(十二)成果载体(社科期刊、网站)

1.设条标准:凡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省辖市社科联、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刊物、网站,均可单独设立条目;

2.条目字数:5001000/条;

3.内容要素和记述程序:创办时间、主办单位、刊物宗旨、刊物性质、发行范围、刊期刊数等内容。

(十三)大事记

1.设条标准:

A.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成立或换届;

B.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活动、科研活动或成果发布;

C.各省级学会、省辖市社科联、省内各高校、党校、干校、社科研究单位及有关单位邀请国内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到河南讲学;

D.河南省内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登上国际讲坛或国内重要讲坛;

E.省领导出席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或视察人文社科类学会工作、科研工作;

F.其他具有检索意义或存查价值的重要信息。

凡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均可供稿。

     2.字数:150字以内。

3.记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主办或承办单位、参加人数等(以时间开头,用一句话或两句话表述,只提供资料梗概和追踪线索,不展开叙述)。

 

    四、撰稿要求

    撰写主要采用说明文体。总的要求是直陈其事,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力求概念准确、语言规范、文字精练,力戒空话、大话和套话。各类条目、文章的撰写要求:1.概况类条目:是经过浓缩和高度概括的信息,既有基本情况,又有当年的重要发展和重大事件。对情况的概括力求全面和突出重点,反映出年度的特点和变化,防止片面和罗列现象。对各类目的概况内容,包括必要的数据,能与上年比较的,一定要进行比较;2.综合记事类条目:主要记述某一侧面、某一问题的面上情况,一般有纵向比较,有些还有横向比较,努力挖掘和提供互相联系的多层次和深层次的资料。记述成就时包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措施,记述新发展时包括存在的问题;3.单一记事类条目:着重记述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事实(人或单位、事、时、地和结果),力戒用笼统的叙述代替具体事实和材料;4.会议条目:除记述会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外,着重记述会议的中心议题及其影响;5.人物条目:除自然简历外,着重记述专业特长、学术活动、突出贡献和成就以及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要求作者一般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6.成果条目:除扼要介绍背景材料外,着重记述新的成果、新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7.学术研讨条目:除扼要介绍讨论问题的由来外,着重记述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和在理论上的新突破。记述不同观点,要注意客观性,不加作者的评论。

     五、书写格式

   撰写主要采用说明文体。总的要求是直陈其事,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力求概念准确、语言规范、文字精练,力戒空话、大话和套话。各类条目、文章的撰写要求:

    1.概况类条目:是经过浓缩和高度概括的信息,既有基本情况,又有当年的重要发展和重大事件。对情况的概括力求全面和突出重点,反映出年度的特点和变化,防止片面和现象罗列。对各类条目的概况内容,包括必要的数据,能与上年比较的,一定要进行比较;

2.综合记事类条目:主要记述某一侧面、某一问题的面上情况,一般要有纵向比较,有些还要有横向比较,努力挖掘和提供互相联系的多层次和深层次资料。记述成就时包括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措施,记述新发展时包括存在的问题;

3.单一记事类条目:着重记述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事实(人或单位、事、时、地和结果),力戒用笼统的叙述代替具体事实和材料;

4.会议条目:除记述会议的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外,着重记述会议的中心议题及其影响;

5.人物条目:除自然简历外,着重记述专业特长、学术活动、突出贡献和成就以及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要求作者一般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

6.成果条目:除扼要介绍背景材料外,着重记述新的成果、新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

7.学术研讨条目:除扼要介绍讨论问题的由来外,着重记述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和在理论上的新突破。记述不同观点时,要注意客观性,不加作者的评论。

   五、书写格式

(一)每个条目均需在前面标明所属栏目,标题加【】、正文根据内容要素撰写,结尾标明作者及身份并用圆括号括起;各栏目根据需要以机构名称、活动名称、成果名称、刊物名称、学者名称等作为条头词。

(二)各栏目中按时间记事的条目以时间先后排序,日期不清的置月末,月份不清的置年末。

(三)提供资料文字部分为小4号宋体,所填表格均横版排列,用5号宋体填写。

(四)语言文字规范简练

1.条目、文章均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文字表达要通俗、简明、晓畅;各类名称(如地名、机构名称、职务名称、事件名称等)要写全称,重复使用时可使用简称。

2.年鉴的称谓表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如“我国”、“我省”用“中国”、“河南省”;人物一般直接称其姓名,后面不加“同志”、“先生”等称谓,必要时可加职务或职称;部门、行业一般直接称“某某部门”、“某某行业”、“某某界”,而不称“某某系统”、“某某战线”;对较长的单位名称可使用简称,简称以通用和规范为原则。

3.年鉴的时间表述,一般要求写出准确年、月、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如“明年”、“今年”、“当前”、“近年来”等;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年份不能单写,如“2009年”,不能写成“09年”。

4.年鉴中的数字表述,除特殊情况外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一般叙述文字中的数字,或者并非表示科学计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应使用汉字,如“一个人”、“五条意见”等。

5.年鉴中的计量单位名称符号严格使用公制。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使用,要坚持全书统一或局部一致的原则。具体有如下区别:(1)正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其名称用中文表示;(2)公式中的计量单位使用外文符号;(3)附表中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中文名称,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外文符号,但统一表格中的用法须一致。

6.年鉴中各级标题的标点分别为:“一”后用“、”号;“(一)”后不加标点;“1”后用“.”号;“第一”后用“,”号。

7.年鉴中的重要引文均要核对。引用原文加引号,注意出处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确性,顺序为:作者—冒号—著作(汉文用书名号,外文用斜体)—出版社—出版年—页码(杂志不用标页码)—句号。引文后面标明出处,引文注释统一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码,排在加注文字右上角。

六、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年鉴》编纂工作的领导,提高《年鉴》的严肃性、权威性,成立《河南社会科学年鉴》编委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担任编委会主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省社科联主席杨杰、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李庚香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各入编单位的领导(原则上仅限一人)任编委会委员,编辑部设在省社科联研究中心,负责年鉴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

七、相关要求

    1、《年鉴》编篡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大型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请各单位务必根据各项目的写作范本抓紧撰写,2014515日前提交数据真实、内容准确、格式规范且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定签字盖章的材料及其电子版。注意避免出现迟交、内容(尤其是有关数据)前后矛盾或重复、简单拼凑等问题。《年鉴》稿件一经采用,对撰稿人按一定标准给予稿费(限学科综述等部分栏目);

    2.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年鉴》编撰工作,认真按照规范编辑、审核,责成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相关文字及照片材料,并将撰稿人、审稿人名单及联系电话于2014415日前报至科研处。

    联 系 人:羊守森

    联系电话:2853548    13137873886

    电子邮箱:yyy2853548@126.com(年鉴资料征集专用邮箱)

黄淮学院科研处

201443

 

 

 

 

 

 

 

《河南社会科学年鉴》(2014年卷)

撰稿人、审稿人联络表

 

申报单位:                         联系部门:

联 系 人:                         联系方式:                                

序号

负责栏目

撰稿人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方式

审稿人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方式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