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及建设智慧课程,2025年7月5日至6日,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智慧课程设计SP-OCFA-A流程落地工作坊”。活动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课程平台与数据室”副主任、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创始人苏永康教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冈师范学院张薇薇教授主讲,我校省级以上课程项目负责人及各学院教师参加了此次工作坊,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献丽主持。
7月5日上午,苏永康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为主题,将前沿教育理论与丰富实践案例有机融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切入,对智慧课程的内涵、核心要素和设计流程框架展开深度剖析。针对教育理念革新,苏永康提出,应秉承“信念至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人机共生、引导教练”等理念,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作为隐形的主线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每一个环节;深入探讨了智慧课程建设中人文关怀与技术赋能的融合路径,指出教师需重新审视并重塑课程目标。5日下午,苏永康首先对老师们重塑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点评指导,之后介绍了DeepSeek等生成式AI工具在教学创新中的应用,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了智慧课程AI+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随后张薇薇结合自身国家级一流课程《翻译技巧与实践》建设以及十四年课程迭代、教学竞赛的经验,以“智慧课程流程设计及应用案例”为主题,从思辨能力、人机协作、人文内核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数智融合重塑教学目标,构建泛在化学习空间,并通过SD·er教学模式培养智慧译者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探讨了智能化教育的未来。
7月6日上午,苏永康在“智慧课程建设实战”课程中,深入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创新路径,提出混合式学习应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深度互动,利用 AI 技术开展师-生-机活动设计,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框架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随后全方位、系统性地呈现了智慧课程流程设计的思路、策略与实施路径。6日下午,苏永康详细介绍了学习评估类型、课程情感线梳理、 课程设计一致性校验、智慧课程评价标准,并对参训教师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指导,帮助教师们对智慧课程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实践认知。
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参训教师不仅系统学习了智慧课程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AI工具赋能教学设计的实践技巧,为教师们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探索智慧教育开展、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次培训是教师发展中心助力我校推进智慧教育开展和智慧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下一步,中心将持续开展智慧教育系列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打造更具创新性与竞争力的智慧教学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杨慧娟,初审:孙成功,复审:徐君,终审:刘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