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我校“ISW教学技能工作坊”系列培训的效果,将现实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2024年1月 27 日至30日,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复旦大学丁妍教授举办“聚焦专题,产出导向——BOPPPS教学过程与效果研究”工作坊。
做教学研究,具体的研究问题是什么?针对研究问题,前人文献说了什么?有否核心概念,它是怎么界定的?为回答研究问题,可能开展的数据调研工作是什么?针对以上问题,丁教授针以“BOPPPS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实施效果”为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享、小组讨论、合作式学习、头脑风暴、个人实操实练等多种教学模式,从研究问题确定、文献学习、文献综述写作等模块,引导学员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并形成成果。
丁教授指出,“好的研究问题是成功的一大半”,建议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且较了解的领域建立一个长期钻研的主题。她详细讲解了如何找准定位并缩小主题、识别研究问题P(Problem)、明确研究问题Q(Question) ,结合“课堂观察记录”举例介绍了 What is 、What works研究问题分类框架,通过回顾BOPPPPS教学开展情况,引导学员们自主设计研究问题,并结合个人AI文献检索的经历和丰富的案例,介绍了文献检索与文献阅读的方法、文献综述的内容、组织、结构、撰写。
整个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边学边练、同伴协同,分小组确定研究任务。结课前,各小组围绕研究问题、文献概述、核心概念界定、拟开展的数据调研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汇报分享,丁教授对各组汇报作了详尽的点评,并对学员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教学研究作为教师反思和提升自己教学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本次工作坊聚焦主题,以产出为导向,紧扣教师BOPPPS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的全流程学习与全要素演练,充分提升了学员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帮助学员在小组共学、共创的过程中实现0-1的转变、跨出“从现实问题到研究问题”的重要一步,为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此次培训是教师发展中心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所做的一次创新探索,旨在通过内容充实、形式丰富、教研结合、“学”“术”并重的工作坊式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纵深。未来,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邀请名师专家、挖掘优质资源、探索创新形式,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丁妍,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教育发展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全国高校教学发展联盟(CHED)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在线教育质量评估机构Quality Matters特邀国际研究员(2017-2019),英国高教学会优秀教师第二等级认证;美国麻省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南丹麦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学者、欧盟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 programme)学者;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致力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获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撰稿:杨慧娟 审核:刘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