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钟长鸣
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预防
日期:2006-03-13 10:32:29
 

 

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正局级纪检员 刘汉奖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是当前建设工程领域中的职务犯罪的情况。第二是发生职务犯罪或违纪为规问题主要的环节。第三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预防。
  一、当前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职务犯罪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职务犯罪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核心就是以权谋私。职务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极其大的,尤其对政权的危害,职务犯罪的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利用的是权力,主要包括四种权力,决策权、建议权、参与权、经手权,往往是利用这四种权力。职务犯罪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包括院校的基建工作中,职务犯罪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原因很多,但重点是因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比较多,占的比例比较大,涉及到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比例也是很大的。当然,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经济和职务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世界性的问题。最近透明国际组织有一个统计,全球工程建设项目中每年涉及到的腐败资金达到32万亿美元。中国也有人算了一笔帐:每年3万亿的基建投资,至少有100亿流入了个人的腰包。当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但是说明了在工程建设中,资金的流失和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违法违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成克杰,他收受贿赂的总额是4千万元,其中,三千万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送的。去年我们几个部门,包括中纪委搞了一些抽样调查,群众反映不正之风或者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五大领域,第一位就是工程建设。
  统计显示,1995年,全国工程建设中的案件是4700件,占全国整个经济犯罪案件的1/3强。1996、1997年,共立案9千多件,违纪人员8千多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4300多人。所以那几年,媒体经常说,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这其中也包括高校的案件,尤其是近几年,高校的案件也是比较突出的。原因就是随着这几年我们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再加上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高校的基建投资逐年增加。前段时间,陕西省做过一个统计,大概就是2001—2002年这两年陕西省的教育基建投资,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的总和还多一点。在这么火热的基建高潮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当前高校当中腐败案件发案部位相对集中的有几个地方,媒体把它称为“三大病灶”,一个是基建,二是采购(包括了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采购),三是招生,而且工程基建是放在首位的。一些不法的建筑商,眼睛就盯住了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一块净土的高校,近几年,主管基建的校长、院长、基建处长,也是一个一个地倒下去了,这两年还是比较突出的。,2001年至2004年,全国高校基建当中,因为收受施工方或者材料商的贿赂被判刑的,有79人,当然这个数字不是很准,有的可能没有统计,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管基建的处长们、副校长、副院长。
  所以,怎样来预防基建当中的职务犯罪问题,确实是一个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实际上一直都是重灾区,也受到了国务院、中纪委的高度重视。为了减少和遏制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从1994年我们和中纪委执法司就开始调研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的违法违纪问题,1995年向国务院做出报告,1996在全国开始建设工程的执法大检查,成绩也是很显著的。紧接着,跟工程建设有关的几个部门,比如说建设部,水利部,铁道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起,又开展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打击行贿实行黑名单制度的工作。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实际上建设工程领域中的腐败案件是逐年下降的。到2000年,案件数量降到2100多件,2001年的时候,是1400多件。应该说下降幅度比较大。当然,工程建设领域比较复杂,稍微松一下马上就反弹。比如说2002年案件数量就有所回升,全年共立案197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34个人。2002年移交司法机关548人,比2001年几乎翻了一倍。当然,案发有一个过程,有的好几年以后才暴露。应当说,工程建设当中的腐败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一点都不能放松。这次中央的《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对建设部门分解的任务,一个是招投标,要修改建筑法,完善招投标法;二是房地产开发的问题;三是规划问题。
  二、工程基建当中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问题
  工程建设当中发生案件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权力的失控,就是对掌握权力的这部分人,管理上出现了漏洞,再加上我们有些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有空子可钻,所以就出现了问题。另外,工程建设整个的过程,环节比较多。一个工程的小环节大概有十几个,大体上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项目的立项,用地审批,勘察设计等。实施阶段,包括工程招投标、施工材料采购等。验收阶段,包括质量验收、工程的预决算等。这些环节,哪些地方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问题。今天我结合院校的情况,讲以下几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第一,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置换。对院校来说,很多不要老校舍了,要拍卖,重新搬一个地方新建。现在土地是一种稀有的资源,往往稀有资源利润是最大的。一些开发商就盯到这个地方,只要得到消息,会利用各种办法打通环节。征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说有的人就在开发商的拉拢之下,把原来已经征过的地,划到新征地里头,这样他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征地的费用。甚至有的在征地过程当中,故意抬高地价,多余的钱跟开发商平分。
  第二,动迁的问题。新建校舍时要置换土地,就有动迁的问题。土地上不可能没有东西,或者是农田,或者是一些植被,或者是建筑物。这些东西所属的对象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所以价格悬殊很大,这也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主管这方面的人,要拆除建筑物的时候,也可能出现被拆除方行贿的情况。因为建筑物的质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破茅草房,有的是钢筋水泥的砖瓦房,有的盖了十年了,有的是新盖的,所以价格差距非常大。其中还包括安置费的问题,因为被拆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也会发生行贿受贿的问题,尤其在置换院校的时候或者是新盖校舍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的环节,就是对建筑物的拆除。这里也有很多名堂,因为拆除物中有一些可以折旧的东西,还是可以卖钱的,负责这方面的人员,就可能收受一些贿赂后,把这些全都给别人了,这样单位就受损失了。
  第三个环节,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问题。施工图是非常比较详细的图,工人要拿着这个图去施工,去搞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在负责施工图设计时,就会做一些名堂的。设计单位要争活,现在设计市场也是挺红火的,设计院实际跟建筑商没有什么两样,现在也都是推向市场了,要揽活就要争取到施工图的设计,所以设计单位要公关。最核心的问题,是在设计当中,指定建筑材料设备,包括供应商。过去查案当中,经常碰到甲方就是建设单位的主管人员,由于得了好处,在施工图的设计上跟设计单位达成了默契,用什么样的钢材,用哪个地方的钢材,哪个厂子的空调,都在设计中固定,施工过程当中,就按照这个图来进行施工。当然材料商供应商是会给回扣的。
  第四个环节,土建工程的问题。土建工程是最难把握的,主要涉及到土方的问题。挖土方和回填土方是很难算的,有时候,地质的条件不一样,挖的时候,有的省劲一点,有的费劲一点,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挖的时候多报土方,回填时少报土方。管理人员,由于收了一点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是有的,国有的资金流向了个人的腰包。
  第五个环节,材料的采购问题。建筑材料的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名录之一,由于材料质量是不一样的,档次是不一样的,产地是不一样的,所以差距很大。由于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得到一点回扣,得到一点利益,就舍近求远,本来在当地可以采购到的,非要到外地采购;本来是用高档材料的,采购了一般的材料,以次充好。去年在重庆,我们在检查一个工地质量的过程中。就发现所用的螺纹钢,实际上是在外面采购的地条钢,我们做了实验,这种钢的强度比正常差两倍到三倍。所以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采购,尤其是学校,如果出现了劣质的材料,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学校是一个公共场所,人员比较聚集,一定要把好材料关,对管理工程的人员要严格监督。这中间还有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勾结,虚报款的也有。我查了一个中建一局的案子,本来工地上用一千张五合板,确实也买了一千张,但是,入库以后,又调出来了一部分。材料的出入库管理上,容易发生问题。比如说上海有一个食品厂,也是一个新建的食品厂。主管工程的厂长,多次收受建筑商、材料商的回扣,结果把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进来了,一些设备不合格的也进来了。投入使用的时候,才发现厂房建筑结构不符合要求,就查建筑的质量,从房屋的质量查到设备的质量,最后发现他十几次收受人家的贿赂,本来不大的一个项目,大概收了八十几万,但是整个食品厂由于设备和一些材料的不合格,损失了一千多万。
  第六个环节,决算的问题。作为高校,因为是甲方单位,钱是在我们这儿掌握的,最后工程的决算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一个就是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决算。我们主管工程的院长们,想抠施工单位,就少决算,施工方的人员,就想办法打通你这个环节,有的人可能把握不好,不是少结算的问题,可能就多结算了,多算工程量,因为工程资金的流量是非常大的,稍微把握不好,在工程结算当中,财务人员、主管工程的领导们,就有可能被建筑商、材料供应商拉下水。这两年我们在清算工程款的拖欠问题上发现了这个问题。拖欠工程款的原因在什么?当然政府不诚信是一个方面,现在拖欠工程款政府拖欠占40%,有的地方,政府拖欠占70%多。我们在查的过程当中,发现有一些主管工程结算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主管工程的领导们,他不是没钱,尤其像学校的新建和扩建,财政部是给钱的,他是故意拖欠,放长线钓大鱼。你来要钱,第一次我不给,第二次不给,第三次就要表示表示了。我们去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