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钟长鸣
江苏:打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品牌
日期:2007-10-12 14:56:40
 

    近年来,江苏省以制度建设年、制度建设推进年和制度建设提高年为载体,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制度覆盖权力运行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截至目前,该省出台有关规定1440多项,其中有关党务公开、勤廉公示、案件助辩审理、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以及权力阳光运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工作汇报制等一批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制度建设正成为江苏党风廉政建设的一块品牌。

   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反腐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和制度。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制度建设是一条主线。抓住制度建设,就抓住了落实《实施纲要》的关键。

  该省修订了全委会及常委会议事规则,在加强班子建设上做出表率。明确领导班子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以及重要干部的任免,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决定;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带头试行全委会、常委会干部任免票决制,推动这一制度在各市、县(市、区)实行;集中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前暂行规定》等四项制度,就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等方面问题取得突破。与此同时,又注意从细微问题抓起,先后专门就有关收受礼品、公务宴请、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在制度建设中,该省明确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龙头制度,认真抓好抓实。省委多次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大检查,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测评,明确对优秀和合格率不到80%,不合格率超过5%的,由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党组)书记与其谈话,及时提醒。对优秀与合格率不到三分之二,不合格率超过10%的,由省纪委与省委组织部联合派人考察,确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

  针对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是江苏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又一个特点。

  该省出台了有关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实施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意见、开展巡视工作办法、建立廉政档案实施办法、建立谈话制度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是监督的重点对象。涉及人、财、物等领域的人和事,是监督的重点部位和环节。要求把科学配置权力与有效进行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强化过程监督,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

  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省委还对分解和限制权力进行了探索———对有关拟任人选实行票决制,“一把手”也只有一票的权力。考察和推荐干部是一个重要环节,明确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同时参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各级党委既要抓好对下的工作,又要把落实情况作为对班子成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

  该省积极推广有形建筑市场的经验做法。把原来由一个人、一个部门控制的操作环节,分解为几道程序,多人操作,以防止权力失控和权力滥用。目前,在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以及政府采购等项工作上,也同样对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权力运行进行分解,确保相互之间能够形成有效制约。

  江苏以发展民主为根本途径,不断增强权力行使的公开透明度。该省总结了宿迁等地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勤廉公示、点题述廉、勤廉双述等经验,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监督成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监督、让监督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存在等工作思路和做法,并与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等监督制度相结合,在领导干部选拔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运用。2003年以来,该省纪委、组织部根据考察结果,先后对32名市厅级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15人进行重新考察,对有的领导干部作了岗位调整。

  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人们的行为取向,是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权力运行的一种有效方法。江苏曾对通讯工具、公务用车以及福利分房制度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目前,又在进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根据干部分工,所有迎来送往的开支,谁对口,谁接待,谁用钱,有效刹住了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


  江苏在工程建设领域较早推行招投标制度,此后,又把这一制度推广到土地批租领域,要求商业用地出让全部实行招、拍、挂,不仅把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标注清楚,而且使土地的资产价值在市场交易中得到充分显现。整治当年,土地招、拍、挂收益超过200亿元,比整治前高出100%,2005年则高达720.7亿元。最近,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运作也已全面启动。

  该省各地对城市公交、环保、绿化、罚没物资处理、公共设施特许经营权、客运货运线路配载等事项,都采用了市场经营方法进行运作。有的地方还建立起综合性招投标大市场,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企业产权转让以及医药购销、机电产品设备购置等集中在一起,实行阳光操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