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7年11月,按照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教育厅的安排和部署,黄淮学院举办了教育扶贫中专班,首届招生91人。
针对扶贫中专班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殊性,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明确办学思路,改进培养方案,强化教学管理,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帮扶育人,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的成功之路。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举办扶贫中专班是党和政府对困难家庭实施帮扶救助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上级交给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学校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具体负责扶贫中专班的全面工作,抽调了精干力量,为扶贫中专班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选派一批素质过硬的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为学生发放了学习生活用品,完善教学、学习和生活设施,尽最大努力给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党委书记张力奎、校长娄源功领导多次亲临中专班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保证中专班学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二是完善培养机制。鉴于这些学生来自于特殊群体,成长经历较为复杂,学校经过深入调研,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机制。为了规范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坚持实施日常教学巡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爱心助学制度、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奋发向上、成人成才的信念。
三是助学与育人并重。在加大对贫困生物质资助的同时,学校把“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后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积极生活,健康成长,茁壮成才,回报社会”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方针,建立导学帮扶制,对中专班学生在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走出心理贫困。
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注重在学生当中发现挑战贫困、励志成材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在学生中开展“学先进、当模范”的活动,以点带面,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进步,激励学生树立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进取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立志服务社会的情怀,让学生在精神上成人。
目前,黄淮学院的扶贫助教工作,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组织部门牵头,学校负责教学和日常管理,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的工作机制。黄淮学院用一种责任、一种博爱为贫困学生点亮了希望的星空,用爱心温暖着他们的心灵,为贫困学生铺就了励志成材之路。2008年8月,教育扶贫中专班的董天福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黄淮学院的扶贫助教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奋斗编织希望 帮扶成就梦想
——黄淮学院教育扶贫中专班学生董天福挑战贫困励志成才之路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8年9月7日晚,黄淮学院教育扶贫中专班的教室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这里在召开一场特殊的表彰会,这场表彰会也是特为贫困生董天福举行的送行会。会上,当黄淮学院领导把1000元奖金和生活用品送到董天福手中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即是对董天福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精神的鼓励,也是对他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的美好祝福。此时的董天福,脸上露出了人们常常能够看到的笑容,而这一次的笑容就像雨后彩虹,格外鲜亮、灿烂。这种笑容向人们阐释:苦难并不是人生本来的色彩,拼搏后的人生定会还它的本来面目——绚丽、耀眼;这种笑容向人们证明: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在生活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闯出一条励志成才的光明之路。对董天福而言,这条路走得那么艰难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