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民 张新勤 陈倩倩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扎扎实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本文基于对我省农村厕所革命情况的全面调研,总结了河南省农村厕所革命的模式及特点,重点分析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中的资金投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提升农村厕所革命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河南省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做法、资金投入及成效
(一)河南省农村厕所革命的做法
2018年以来,河南省探索了一系列农村厕所革命的模式,以及质量管控、设施管护的机制,形成了具有较强适宜性的经验。
一是注重改厕模式的区域适宜性。各地基于对区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综合考虑,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改厕模式。
二是加强改厕工程中的质量管控。河南在改厕工程后期管理中,注重精准性,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改厕档案,对已改厕所统一编号,制作服务标识牌,公开服务电话,明确改厕类型、施工单位、验收时间等,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档,实现改厕质量可追溯、可监管。
三是强化改厕工程的持续管护。河南省各级政府将强化后期管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以确保厕所真正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多种管护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厕所粪污收运以及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等环节,以实现厕所粪污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粪污“出口”问题。
四是推动厕所革命的机制创新。河南省在推进厕所革命实践中,不断实现机制创新,为厕所革命提供了有效保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督导调研机制;二是建立专家指导机制;三是建立问题发现处置机制;四是开展第三方评估。
(二)农村厕所革命资金投入情况
调研发现,河南省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同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农村厕所革命。
一是有效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河南省各地政府积极探索稳定、长效的政府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如洛阳市孟津区把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整合上级奖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资金,集中使用、统筹安排,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二是鼓励村级集体积极投入。河南省通过鼓励村集体参与投入,提高村级集体的参与能力,出现了一些较好的模式或者典型经验。例如,鹤壁市鹤山区通过采取“上级争取、区级配套、村级补贴、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除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外,区政府按照户均600元的标准进行配套,部分村集体给予农户150—300元的补贴。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首先,引导企业参与投入。河南省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从改厕设备生产、到后续管理,都注重企业的广泛参与,为改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其次,引导金融机构参与投入。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中原银行、农商行永城支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金融产品贷款产品,降低门槛,增加渠道,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小额贷款3000万元。
四是注重培育农民参与意识。河南省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注重农民的参与性,探索出了适应区域实际的典型模式。为增加农民的责任意识,一些地方在改厕过程中,探索出农民适宜付费模式。例如,开封市、商丘市等地建立“五分钱”工程,每人每天收取5分钱卫生费,增强群众环境卫生监督意识。
(三)农村厕所革命资金投入的特点
一是全省农村改厕投资持续增加。2019年,河南省农村改厕投资合计为62.41亿元,户均投资规模为449元/户。从农村改厕的投资动态变化来看,从2015年到2019年呈现出持续增加的态势,从3.13亿元增加到62.41亿元,增加59.28亿元,增长了18.93倍。
二是地区间资金投资力度差异明显。从改厕农户的户均投资规模来看,18个地(市)中处于前3位的是焦作市(1395元/户)、安阳市(799元/户)、洛阳市(744元/户),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11倍、1.78倍、1.66倍;而处于后3位是济源市(187元/户)、许昌市(226元/户)、平顶山市(228元/户),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0.42倍、0.50倍、0.51倍。
三是省管县农村改厕投资力度较大。2019年河南省10个省管县农村改厕投资78092万元,占全省农村改厕投资的12.51%。从10个省管县内部来看,兰考县农村改厕投资最多,为13800万元,占10个省管县农村改厕投资的17.67%,占全省农村改厕投资的2.21%;其次是滑县,为12290万元,占10个省管县农村改厕投资的15.74%,占全省农村改厕投资的1.97%;农村改厕投资最少的是汝州市,只有807万元,占10个省管县农村改厕投资的1.03%,占全省农村改厕投资的0.13%。
二、农村厕所革命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金缺口依然存在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所需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相对于农村厕所革命资金需求,投入远远不足,缺口依然存在。依据配套政策的要求,对河南省各级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部分山区县,改厕技术较难和改厕成本较高,给当地财政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投资主体关系不顺
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在干、农民群众在看”现象。同时,农民传统观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无法适应农村厕所革命的要求,客观上造成了农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不足,导致基层政府采取大包大揽和“一刀切”的方式来选用改厕硬件设施。
(三)资金使用机制不全
农村厕所革命主要依靠各级财政资金,但由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上级财政资金落实慢,本级财政需要先行垫付资金。同时,由于本应由使用者付费资金也全部由市级统筹代缴,两大因素叠加到一起,无疑对各级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
(四)债务风险不断增大
调研中发现,部分县虽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融资,但也由此造成地方政府巨大的债务偿还压力,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方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
三、进一步优化农村厕所革命资金投入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资金使用精准性
首先对全省农村厕所状况进行认真排查,切实摸清农户底数,以及城镇化进程要拆除的村庄,重点弄清改厕户数、使用户数,转变强调普及率,不顾及使用率的做法,科学匡算厕所革命的资金需求。分区域、分类别、分方案计算厕所改造的资金需求,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现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以推进。
(二)完善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积极探索和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活市场要素,使市场真正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鼓励市场作为农村厕所革命所需短缺资金提供有效补充,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投入厕所改造工作,以此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缓解地方财政资金压力。
(三)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继续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将农村厕所革命与乡村建设行动、乡村生态振兴有机统筹,整合到一起进行项目申报和安排,在项目申报和实施时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采取拼盘式项目实施方式,实现资金规模效益。注重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各级奖补资金下拨后,要确保能科学、及时调度与安排资金,使前期设施建设投入与后期运维管护资金都能跟上;确保整合后的各级奖补资金、农村厕所改造等项目资金,能够集中使用、统筹安排,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河南省厕所革命提供切实保障。
(四)注重改厕模式区域适宜性
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基于对不同区域农村的实际特点,依据区域气候、地理地貌、社会经济以及民族民俗等因素,总结不同区域改厕成功的系列模式,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尤其应充分考虑山区、丘陵、平原地区的不同地貌特征,城镇郊区、边远地区农村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居住特点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方式。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农村更适宜采取单户,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采取集中处理模式较为合适,对于山区丘陵地带,应根据地形特征或优势,采取联户方式。
本文来源:河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