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大事记》研讨会登封召开 黄淮学院特聘专家王太广应邀参加并发言

9月28日,由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郑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承办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大事记》研讨评审会在登封召开。河南省与郑州市、登封市等河南多地的老区建设促进会的骨干、省市两级的党史和地方史研究室的专家、登封市委等有关领导以及郑州大学等高校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评审这部“省内首次全面系统梳理豫西抗战史”的编年体书稿。


省老促会执行会长王群,省党史专家及学者张国臣、郭晓平、牛珂珂、徐有礼、王全营、王太广、王宗民、苏鸿源、吕宏军,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三门峡、驻马店等有关市老促会、党史办参会。


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它东临平汉铁路,西达灵(宝)陕(县),南至伏牛山,北依黄河。1944年的9月份,以皮定均徐子荣为首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经过四个月创建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王树声司令员与戴秀英书记兼政委等领导又率部自延安出发来到登封,在白坪与先期到达的皮徐先遣支队会师后,将区党委机关和军区司令部驻扎在登封徐庄孙桥村,指挥豫西军民浴血奋战经过一年多的抗战,进行大小战斗400多次,建立了35个抗日县政府,完成了党中央“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为还原这段历史全貌,认清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所做的重要贡献和重大意义,在河南省老促会、省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的领导下,成立了高规格的编委会,以登封为主编纂了《大事记》,该书以编年体例设置,以月设节,共30余万字,涵盖了从1944年4月到1945年10月在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大事、要事。


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一部坚持正确党史观,蕴含革命思想,客观、全面、系统、完整记录河南抗日根据地从开创发展,争取胜利,到完成历史使命奋斗历程、重大功绩和历史经验的初步成果。


省党史专家郭晓平说:“这本大事记写得比较系统,史料也比较充分,概括了河南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理清了基本脉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全营认为,登封市老促会在纷乱繁复的历史事件和资料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既是对河南抗日战争史研究作出的贡献,也是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极有价值的读物。


河南大学教授张国臣评价道,《大事记》是河南抗日根据地研究历史上的一个创新,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详细地记述了河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建立发展过程,围绕河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脉络和主线,详细记录了有关根据地范围内即豫西、豫中地区发生的大事、要事,是珍贵的国史、党史的资料。


淮学院特聘专家王太广在发言中说:“如果把豫西抗日根据地看作是河南区的话,那么就不能忽视小延安竹沟在河南省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不能缺少遂平县豫中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


郑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璋坦言道,目前书稿编写工作还存在思维视野等方面的不足,应争取各地区的进一步密切配合,决心把书稿编成一部展示河南军民抗战精神的纪实著作。


省老促会执行会长王群在总结讲话时指出,省老促会将把编写《大事记》作为河南革命老区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编出一本高质量、有权威的根据地历史书籍,书写好党领导河南军民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英勇奋斗光辉历史,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撰稿:郑洁,审核:邵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