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桃花,林木繁茂; 漫山红叶,层林尽染; 淙淙溪流,峰峦叠翠;花果飘香,田园放歌。这里是淄博市大山深处的中郝峪。20年前,中郝峪村还是鲁中山区典型的穷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2年始,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带领村"两委",准确把握村内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优势,提出打造休闲农业、农家乐来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强村思路,探索创新出“全民入股+公司化运营”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接待游客23.8万人次,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4.5万元,全村综合性收入35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380多万元。中郝峪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示范园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众多荣誉和品牌。中郝峪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案例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个主流媒体报道,引得全国各地争相到中郝峪村参观学习。2020年10月10日,“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例”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郝峪村榜上有名,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贡献了范例和智慧,成为叫响乡村振兴的“郝峪模式”。
中郝峪村距城区40多公里,夏季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以下,森林覆盖率96%以上。全村113户364人,山林、果林面积2800亩。绵延的群山阻挡了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曾经一片贫瘠,很少有人料到,这里竟然成了全国乡村旅游的金牌名村。2002年,在外打工的乡贤赵东强回村当选村支书,当时全村360多口人只剩70多口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家里。那一年,他向老百姓立下了保证书:三年之内,贫困的中郝峪村如果没有一点起色,他立马辞职。就这样,一干就是20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上任伊始,赵东强就意识到基层党建的重要性,"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首先把党员的力量聚到一起。紧接着,他带着大伙儿干的第一件亊,就是把村里的柴堆、粪堆收拾干净,还说要搞旅游。村民们没人敢相信,这么个穷山村,城里人跑这么远来玩啥?但在赵东强看来,咱有山有水有手艺,还有山里人的淳朴劲儿,城里人一定会感到新鲜好奇。过去,因为山高路远加上交通闭塞,让这座村庄一直保持着最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样貌,村民们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这在赵东强看来就是旅游资源。春天桃花满山,夏季溪流潺潺,秋日瓜果遍野,村里人看来平常不过的景色,在赵东强的眼里却是最宝贵的财富。为打消村民顾虑,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党员和群众外出学习农家乐先进经验。在他的的鼓动下,有5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搞起了餐饮店。2003年,赵东强和村"两委"凑了1万元作为旅游业户的奖励扶持资金,当年夏天,这几户农家乐还真是招待了不少游客,生意红红火火,当年便收回投资成本,每户还得到2000元的扶持奖励。
为了加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赵东强又想方设法跑政府、拉公司筹措资金,修通、硬化、拓宽改造了村内纵横五条大街,修建塘坝、水库,并建设了村委办公大楼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共服务设施。同时,统一组织实施街道治理、农厕改造、庭院改造、房屋立面整治,高标准开展环境保洁,在重要路段安装防护栏,村庄主次干道全部设立特色标识牌、安装路灯,建成停车场5000余平方米,大规模组织房前屋后绿化,村庄绿地率达到80%以上。在打造旅游景观中,中郝峪村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原始乡村风貌,着力提升村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搞大拆大建,留住更多的乡愁,形成乡村特色;着力打造回归原始体验、乡村趣味互动、手工制作民俗体验、观景摄影情调、养生康养休闲五个板块。凭借其好山好水,他们把农房小院、高山密林、手工艺品、农家饭等因素作为卖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树、旧宅、石墙等村庄原始风貌。
随着村里旅游景点建设推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村民搞旅游的积极性开始高涨,村庄也因为游客的来到变得生机勃勃。两年间,中郝峪的农家乐从五家发展到了30多家。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农户为了拉客拼命压价,有时客人连村口都没进就被吓跑了。时有发生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大半农家乐歇业,全村旅游业开始走下坡路。2005年,为了改变这种无序的状况,村里决定成立公司,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年轻人们跑遍了整个山东,打广告做推广,中郝峪的名气越来越响,客源也逐渐稳定了下来。这时,村里组织村民第二次入股,农户们陆续开始加入公司,村民们集体翻新了400多间房,改善农家乐的住宿条件。每家每户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糕面坊、煎饼店、大碗茶,大妈大婶的厨艺有了用武之地,大爷们也没落下,用后山的木头把自家小屋装饰得别具风格,让人感受到这里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原始”。砖石土坯混搭的房屋,吱吱作响的石碾石磨,用大鏊子摊煎饼的老大娘,构成了村里独特的风景。而走进农家乐小院,游客住宿的房间一尘不染,洁白的床单,整齐的洗漱物品,却彰显出不输星级酒店的服务。到2008年,中郝峪村逐渐形成一套规范的农家乐管理模式,公司化经营的效果迅速凸显。全村农家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登记、统一分配,不管有多少游客来住宿,都由公司统一根据客人要求进行安排。公司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奖惩机制,统一负责农家乐的宣传、采购、维护、卫生、安全,而每年农家乐所得的三分之二作为村民股东分红,三分之一留作公司后续发展费用。
这个时期,中郝峪村的农家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初只有5户农家乐,发展到现在全村已有103户别致风情小院,可同时接待760人住宿,2000人就餐。”在赵东强的感染下,儿子赵胜建在读大学期间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也义无反顾回到家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不少有志青年在赵东强的培养下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实现了就业创业梦想。在中郝峪村,老一辈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也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如今的中郝峪村,村集体公司员工共有183人,管理团队53名,平均年龄26周岁,大多都是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2011年,赵东强担任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上的大事小事,他都亲历亲为。由于过度操心劳累,2013年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手术后经历了70多个小时的昏迷才逐渐恢复意识,身体恢复后他没有退下阵来,继续领着乡亲们往前冲。2018年3月,他的心脏病又有复发迹象,医生建议再次手术,这次被他回绝了,他的脚步停不下来,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正以领头羊的姿态开启新的征程。
在赵东强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回村协助工作多年的赵胜建,己经摸清了村情、民情和市场发展情况,有了自已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2012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创新实施公司股份化集体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村委会以公司名义,把全村农家乐、土地、房屋、果园、山林等资源,按照市场评估价格整合,进行第三次入股,村民土地以1000元每亩作价入股,土地上的附着物则按不同类别和标准予以补偿;村两委兼任董事会成员,集体开会决定公司发展方向;村民除享受人头股外,还根据入股额度享受利润分成。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村集体占 21% 的股份,剩下根据村民自有房产、果园、劳动力等各种资产价值配相应比例股份。按赵胜建的设想,这样改革的目的是让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可靠保障,乡亲们更有了源源不断的分红。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工作,2013年秋天,村集体联合了所有“农家乐”业户,正式成立了中郝峪村“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赵胜建任公司董事长,负责全村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代表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对外合作,个体按承包责任经营。郝峪村依据《公司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发挥股份制的优点。在公司运营上,将公司项目承包给相关负责人,后期通过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进行绩效评估,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在收益分配上,严格将每年收入的1/3留作留存收益,2/3在年终按入股的比例分红,同时每年附带5次福利,充分发挥了股份合作制的优点。
按照“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发展模式,股份公司统一负责村子的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制定了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规定,村庄所有项目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统一收费,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旅游接待从户户“游击队”转变为整村“正规军”。实施游客吃住游按其意愿由公司统一运营分配,业户只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不得擅自接待客人。同时,对全村妇女进行家政服务培训,每户院落配有一名管家服务员,持证上岗。还制定了《中郝峪幽幽谷民宿管理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民宿标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股份公司还把村内60户180多间闲置房屋有偿收回,重新进行景观化单体设计,外观更加凸显山村风貌,统一改造翻新,实施院落整治。村里先后成立山东梦里老家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博山梦里老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乡道文旅有限公司,围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享农家乐”主要特色,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了蔬菜劳作园、桂花赏花园、真人CS对战、漂流、休闲养生宿营等旅游项目。随着生态度假、自驾游等新型度假方式的兴起,中郝峪村的农家乐渐成燎原之势,全村89户村民有68户参与经营了农家乐。通过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试点政策的带动作用,中郝峪村在开发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的农家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精品农家乐、第4代民宿,其中5家被评为省级五星农家乐,20家被评为省级四星农家乐。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中郝峪村又先后建成了王者荣耀、后羿归来、寒冰射手、幽幽谷农场牧场、拓展培训中心、乡村美食课堂、农事体验园、采摘园、幽幽谷农耕文化活态长廊、中郝峪文化大院、乡村记忆馆等多个项目,将传统旅游方式变革为体验式旅游,增加客户的体验感,真正让游客流连忘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郝峪村的发展,完全得益于村“两委”班子发扬“蜜蜂精神”,作风过硬、敢于创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特别是赵东强作为领头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村级经济发展中得到较好发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村里实施的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份、村民变股民,通过这三变模式,每季度进行股民分红来实现全村共同富裕,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村"两委"得到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在村民中的威信不断提高。
中郝峪在"口袋富"的同时,始终不忘"脑袋富"。通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倡家风、育乡风、养民风,振人心、聚人心、美人心,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近10多年来,村里无一例上访、扰乱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案件发生。村民质朴厚道,热情好客,让来自城市的游客无不感到亲切。村里围绕乡村旅游业发展,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以及严禁各类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秩序、发扬尊老爱幼好风气等条目纳入其中,有序开展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奖惩结合,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村里践行"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为所有村民承担了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对没有劳动能力和收入的老弱病残,倍加关心关爱,对他们如何参与分红作了特殊规定,他们不需投资即可享受无风险的人头股,还根据入股额度享受利润分成。为解决老人后顾之忧,减轻儿女负担,建设了养老院,70周岁以上的老人自愿进住养老院,所有生活费用由公司承担。为了避免墓地乱占现象,在村内设立公墓,公司无偿提供给本村过世村民。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郝峪村创新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而矫健。他们适应市场消费新需求,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突出养老养生主题,新建设了各类康养住宅32户,配套康体休闲、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发展医疗服务、休养康复、农耕体验等服务,逐步形成居住—养老—休闲—康复—医疗等功能完善的新产业。他们审时度势,多措并举,早动手、早谋划,加大对外推介旅游力度,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进行营销宣传。实施乡村旅游+互联网战略,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建设了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建立起自己的旅游网站“7蜗牛网”,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服务,让游客足不出户,也能在线了解中郝峪村相关动态,购买各种旅游产品等。如今,中郝峪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股份、富富奔小康"的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也引发了全国不少乡村关注、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