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淮学院各专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针对脱贫后的发展问题,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纷纷提出科技兴农、科技惠农、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规划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型现代农业的“智慧大脑”,能够嵌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之中,使得温、光、水、气、肥诸环境要素协调至最佳状态,农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高,农业标准化和科学化大大加强。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农业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主要包含三部分(1)智能温室项目(2)智能虫害监测项目(3)智能灌溉项目
基于“互联网+乡村”的惠民服务App的研究
本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搭建智能型综合服务平台,改善农村发展现状,尽可能的整合各种有利信息资源,使农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促进现代乡村发展、提升乡村社会化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简单说来,就是用“智慧”来发展和建设农村,重构乡村生活,从而使农村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使农民的生活更方便和快捷,对全面落实民生服务,做好农产品流通、休闲农业及风土民俗等起到了强有力的帮助。
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电方向规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拥有用于农作物生长环境、长势和养分检测、病虫害预警的高光谱成像系统 ,计划与驻马店市天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天中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构建农业光谱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农业和健康农业的基础是数据或者深度数据,高光谱成像系统可以测定作物的反射率、透射率、吸收率等光谱数据,高光谱数据可进行大范围作物参数反演,构建农业光谱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农业。通过智慧农业技术一体化应用和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多产业覆盖以及多应用集成,打造基于物联网和光谱大数据的精准和健康农业。而且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的学生已经在本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小农光谱-基于海量信息的高质量田间管理服务》为题准备申报了河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基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电路系统方向规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曾有多位教师(文桦、陈富军、郝华丽等)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扶持过地方企业,有丰富的专业经验,计划十四五期间教师继续扶持地方相关企业,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实践周时间走进乡村或者乡村电子产品维修部,将专业所学应用到对乡村振兴上。
项目名称:机器视觉技术在禽群病死个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工程学院科技惠农的成功案例:
一、 信息工程学院在科技惠农项目中做出突出成绩:
孙利教授作为河南省“三区人才”为平舆县受援企业和贫困村提供科技服务,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竞争力,引导村民利用网络、利用技术脱贫致富。
葛文庚老师为泌阳县服务对象开展讲座,组织编写信息技术及基本应用、OFFICE应用等科技服务手册,提供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指导服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操作等,服务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和贫困村的好评。
二、信息工程学院举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http://cie.huanghuai.edu.cn/2019_07/06_14/content-52355.html
1. 2019年7月,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团总支副书记符晓和学工办老师张韧志的带领下,抱着“带科技,助扶贫”的决心来到遂平县和兴镇后楼村,以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详见: http://cie.huanghuai.edu.cn/2019_07/06_18/content-52446.html
2. 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遂平县和兴镇后楼村后楼学校进行“防溺水防拐卖”安全知识宣讲。活动中,志愿者们走进课堂,通过真实案例讲解如何防止溺水和被拐卖。详见:http://cie.huanghuai.edu.cn/2019_07/07_00/content-52514.html
3. 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科技支农防病虫害调查活动
http://cie.huanghuai.edu.cn/2019_07/08_00/content-5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