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社会服务 调研动态

调研动态

我校乡村振兴学院赴安徽调研

20228月17日至21日,我校乡村振兴学院院长邵莲芬、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文静、乡村振兴研究所部分成员等一行6人到安徽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活动

8月18日,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安徽省六安裕安区分路口镇古城村。古城村党支部书记谭家保重点介绍五色”资源,分别为红色(开国中将梁从学将军故居、蒋光慈祖居)、绿色(丰泰农产品大棚蔬菜)、古色(西古城寺)、金色(5000亩高产优质水稻种植)、蓝色(淠河湿地公园)。古城村近年来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建立“党群夜话”“三项清单”和“美德银行”等治理机制,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邵莲芬院长对古城村在乡村振兴中的“五色资源”“党群夜话”“美德银行”等典型经验和特色亮点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双方对古城村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和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8月19日,调研组一行来到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马郢村。“马郢计划”发起人、该村第一书记钟宇详细介绍了带动马郢振兴的“马郢计划”。“马郢计划”汇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通过城市志愿者和城市创客服务助力乡村发展,引入创客兴产业,围绕农业大力发展文旅项目和田园综合体项目。马郢村目前已形成“老师指导、老板兴业、老乡致富”的“三老模式”,智力支撑可以帮助当地更加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强大资金可以保障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带动马郢村致富增收。随后,调研组在马郢村创客党支部书记刘桥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民宿、电商中心以及陶艺制作和扎染技术等创业者部落。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一路议,详细了解马郢村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8月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淮南市寿县小甸镇杨圩村。杨圩村党总支书记张宇介绍了该村实行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即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直接经营农户托管土地。杨圩村近年来积极培育集体经济组织新主体,不断丰富托管服务内涵,延长托管服务链条,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渠道,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衍生创办了杨圩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圩村“淘小甸”电商平台、杨圩村优质大米加工厂等,助推村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方位多角度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增加群众收入。随后,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杨圩村电商服务中心,并就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8月20日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调研组首先参观了小岗村幸福院。该幸福院由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公司——禾康智慧养老托管运营,院内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有运动健身房、康复室、舞蹈房、学习室以及活动室等。工作人员热情专业,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随后,调研组与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近年来小岗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改革新路径,试点“股田式”改革,村民们入股合作社,多元化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稳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依靠单一的农业转变为了综合性的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新格局。接着,调研组来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参观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期间留下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详细了解了沈书记在小岗村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尤其是小岗村村民三次摁红手印挽留沈浩的“请愿书”,深切感受到他心系基层、为民谋利的艰辛探索,大家深深被沈浩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大包干”纪念馆内,大家通过现场复原场景和珍贵资料,听讲解员讲述“大包干”发生的背景和全过程,以及十八位村民签订生死契约、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大幕的生动故事,实地参观了小岗村“当年农家”旧址。调研组还走访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老人,聆听他讲述小岗村的发展历程。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调研组深入了解小岗村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变化,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小岗精神”,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尽心尽力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好社会服务。

8月21日上午,调研组到达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首先聆听了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赵守飞对四铺镇“两委”干部进行的专题培训《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设思路和操作路径》。赵院长从“什么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为什么提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村党组织如何领办合作社”等方面,对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和探索作了详细解读。随后,调研组与赵守飞院长、四铺镇党委书记孙涛及四铺镇部分村支部书记针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此次调研学习进一步理清了我校乡村振兴学院服务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乡村振兴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市委组织部门、市乡村振兴局对接,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汇集高校优质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挥科学研究和人才资源优势,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为驻马店乡村振兴提供精准化服务,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黄淮答卷”,助力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撰稿:张新勤 张文静  审核:邵莲芬)